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郎咸平:思维创新才是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6:39 大洋网-广州日报

  

郎咸平:思维创新才是出路
郎咸平:

  思维创新才是出路

  昨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东莞首届湖畔沙龙会议上,为东莞数百名政工商学界人士进行了一场思想“洗脑”。郎咸平认为,使中国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是缺乏思维创

新,不能寻找到一条好的发展路径,没有很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郎咸平表示,如果企业只从科技创新本身出发,而不向思维的创新转变,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过程中生存都会很危险。他认为,正是因为有许多中国的企业家存在着思维误区,使得民企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而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需要向世界创新型企业学习。

  文/ 记者 薛伟、李天鸿 实习生 廖娅 图/ 记者 肖郎平

  韩企发展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在昨天的演讲中,郎咸平表示,根据他对韩国企业的研究,他认为有两大做法值得中国企业学习,首先是对于产品的外观设计投下相当大的物力人力进行创新。第二管理模式制度化,不强调领导人的领导力,而是把这些领导用流程化的方式进行聘请,这就是降低成本。

  他认为,技术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但是工序流程却不会因为一个人走后而流失,而且可以积累此前的所有创新和技术,这远比自主创新本身更有价值。

  思维误区使科技企业发展难

  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广东地区高科技企业调查后,郎咸平认为,由于企业存在严重思维误区,因此广东的高科技发展也存在错位,至少许多企业是没达到国际公认的高科技企业标准的。

  郎咸平还向听众公布了他对广东最大的98家高科技企业的调查情况,有超过70%的企业热衷于技术创新,但却不愿意进行长期的技术积累。

  郎咸平认为,在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里,研发人员把持着企业,他的到来和离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或者生死。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和工序流程,个人的离去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在讲究工序流程的欧美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八成民企寿命不超三年

  此外,他在研究中还发现,中国有80%的民营企业寿命不超过三年。当这种弱势的企业群体面对国际化冲击时,中国企业家们该怎么办?

  他认为,现在的企业家普遍浮躁,都只顾着赚钱,甚至将资本运作当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不注重制度,即工序流程的塑造。要想改变这个情况,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只有思维上有突破,其未来发展才有新进展。

  对话郎咸平

  希望松山湖成为思维突破点

  昨天中午,郎咸平在用餐的空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访问中,他一再提到中国的企业应看到目前跨国公司、金融投机商等对中国的威胁。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你是另类的经济学家,对此你怎么认为?

  郎咸平(以下简称郎):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另类,相对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我觉得自己的观点更能反应中国的现状。我只是提供一个逆向思维,希望能让大家碰撞出火花。

  记者:今天你来东莞谈高科技,你觉得东莞在这方面怎样?

  郎:的确人们印象中传统的高科技城市是深圳、北京、上海等,但东莞把我请过来,说明这边的政府和企业很需要另类声音,他们希望发展高科技。

  至于东莞的情况,作为制造业城市,现在各个企业日子不是越来越好过,而是越来越难过,为什么?就是缺乏一种战略性的思维方式,思维是比资金、人才更重要的法宝。在东莞松山湖科技园演讲,当然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园区思维突破点。

  记者:你认为东莞企业应该如何去做呢?

  郎:我只是一个学者,只能提出观点,呼吁大家,怎么做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思维突破是东莞企业突破难关的唯一出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