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同的婚礼,相同的甜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9:52 贵州都市报

  今年是双春兼闰月,38年轮一回的良辰吉日。今年“十一”黄金周又恰逢中秋节,上千新人图好意头纷纷“扎堆结婚”,委托婚庆公司筹备婚礼的新人比往年成倍增长。长假7天来,贵阳市内酒楼被喜宴独揽,商场婚嫁用品卖得最火,亲友也被赶场和红包折磨得苦不堪言。

  结婚乃人生大事之一,在长假期间,记者采访了5对不同年龄的夫妻,他们的婚礼分

别举行在上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今年,5对新老夫妻的婚礼,折射了贵阳两个世纪以来婚嫁翻天覆地的变化:喜宴从家中的小院里搬到了高档酒楼,结婚必备品从两轮自行车换成四轮小轿车,亲友送礼从一对暖水瓶变成一个胀鼓鼓的大红包……

  仪式:新式婚礼受欢迎

  一些疲于置办繁琐婚礼的新人们会选择旅游结婚的方式完婚。据贵阳市旅游协会有关人士介绍,“十一”黄金周期间,贵阳市内各大旅行社旅行结婚的游客较平时增长了两成左右。8日才和妻子从海南旅行结婚回来的陈瑞告诉记者,结婚纯粹是两个人的事,亲人和朋友们只需要送上祝福和分享喜悦就足够了,我们特意选择国庆长假旅行结婚,一来是为了讨个中秋团圆的好兆头,二来也是为了躲开传统婚礼的劳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持陈瑞夫妇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酒楼:喜宴庆典忙不迭

  虽说新式婚礼有它的别致之处,但大部分贵阳人仍然非常推崇传统的婚庆仪式。由于今年是双春兼闰月,加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好几天都是民间说法中的“黄道吉日”,最宜婚嫁,所以不少新人选择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结婚。在长假期间,记者从贵阳龙门渔港、贵州龙、栢顿酒店、圣沣酒店等10多家酒楼、宾馆了解到,“十一”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婚宴。龙门渔港一位负责婚宴预订的负责人表示,在黄金周这7天中,该酒店每天的婚宴厅都已被订满,许多新人因预订得晚了,酒店不得不推掉这些订单。

  商场:婚嫁品销售畅旺

  与此同时,婚嫁礼品、金饰、床品、喜庆服饰也在结婚黄金周里大卖特卖。贵阳荔星名店、国贸、百盛等几家大商场均将婚庆用品设在卖场中的显著位置,记者在这几家商场发现,前来选购婚庆用品的顾客明显比长假前多出很多。10月5日晚上20:00,记者在公园路花市上看到,几乎每家花店的门口都排着好几辆车在等候扎花车,一名正在剪花枝的花店小工告诉记者,今年“十一”买花的、扎花车的特别多,他从早上10点钟开始到现在已经扎了12辆车了,几乎没有停过手,连老板都亲自来帮忙了。

  亲友:一晚赶四场喜酒

  结婚猛扎堆忙坏了新人,也苦坏了不少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贵阳一家报社的编辑何先生告诉记者,他从9月初至今已经收到5份结婚请柬了。而做销售的陈小姐更是在10月3日那天,连续赶了4场喜宴。陈小姐苦笑着说,“这个黄金周,我光送出去的礼金、红包就有2000元了”。

  60年代:捧着红宝书行革命婚礼

  上世纪60年代,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男女择偶都重视对方的家庭成分。贵阳某铸造厂的张宝全一家都是工人出身,成分好,婚礼走的是当时最光荣的“革命型”。1969年,26岁的张宝全与同车间的赵小玉结婚了,婚礼仪式就在工厂会议室举行,一个小型的茶话会。新婚夫妇俩分别穿着军装和红卫兵服装,同学、同事、长辈们为新婚夫妇送上“红宝书”(即四卷《毛泽东选集》)作结婚贺礼。

  张老伯回忆说,当时先由双方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讲话,祝愿“革命伴侣,百年好合,共同进步”;接着便是来宾们一起背诵毛主席语录、诗词。“婚礼那天,我们两夫妻收到了几十本‘红宝书’呢”,赵小玉阿姨笑着说。

  70年代:自行车接新娘风光无比

  1977年,周阿姨和老伴结为连理。周阿姨说,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婚礼的革命味道渐渐淡去,对婚礼要求也有所提高,朝阳桥香烟、酥心糖是婚宴上必备的待客礼,而且喜酒也不时兴到饭馆去摆,而是就在自家小院中,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也很少有人送钱的,大多是送枕套被面或是暖瓶脸盆等。近30年过去了,周阿姨仍忘不了当年她的丈夫踩着自行车,一路摇着清脆的车铃声,把她从妈妈家接到了他们两人的小屋中。

  80年代:“三转一响”不能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一套定做的家具、一台崭新的电视机和一枚“99金”的黄金戒指成了婚礼是否气派的指标。那时候贵阳新人结婚很流行到“阿嘛相馆”照结婚照,新娘手中拿着一捧塑料花。1986年底,凤霞和国强决定布置新房,来年春天结婚。

  凤霞不满意国营家具店里粗糙而土气的棕红色家具,便请木匠到家里来做家具,那时正流行捷克式组合家具。男方除了准备家具外,还有冰箱、电视、电器、录像机和录音机等电器。

  凤霞当年坐的是出租车,是当时规格最高的接亲方式。出租车开到她家门口时,新郎国强叫司机长按着喇叭,在街坊羡慕的眼神包围下,凤霞昂着头坐进了出租车。至于结婚礼物,凤霞得到了婆婆送的一条金项链和戒指,国强也得到了一件上好的呢中山装。另外,国强还在接亲的时候为凤霞的娘家送上了“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的彩礼,这些东西可是当时结婚必不可少的重要礼物啊。

  90年代:蜜月旅游盛行

  林先生是1994年结婚的,婚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婚车接到新娘后,一定要绕喷水池、大十字、中华北路等繁华街道,而且不能走回头路,意在讨个好意头。

  林先生回忆说,当时送给了妻子一只1000多元的钻石戒指,还是通过在香港的亲戚购买的。此外,林先生买了一套红色套装送给妻子。婚礼之后,他们到了九寨沟度蜜月,花了1万多元,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呢。

  今天:结婚就是比个性

  小谭10月1日刚刚结婚,他和女友从相恋到结婚不过1年的时间。他们的婚礼是请婚庆公司来设计的,按照他们两人“哈韩”的个性,婚庆公司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基本上从韩剧上“照搬”下来的婚礼:婚宴现场用深浅不一的紫色纱缦装饰起来,玫瑰、蜡烛、香槟、彩带,非常的有情调,新婚新娘从金色的地毯走上婚庆台,在柔和的烛光中将香槟杯倾满与满座宾客共饮,气氛隆重而浪漫。整个婚礼小谭夫妻俩付给婚庆公司3500元人民币。作者:袁源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