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莫让"审计风暴"变成"串门聊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1:00 云网

  作者:康 劲

  审计署要求全国审计系统在10月到11月间开展财务自查。先是10月8日起全国省级审计机关展开自我检查,之后是11月份国家审计署派检查组对各地审计机关进行检查。有关人士透露:“从明年开始,国家审计署将请财政部和监察部组成专业监察部门,每年定期对全国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各省区的财政厅和监察厅每年对各地审计厅和特派员办事处进行

检查。”(10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自今年4月河北沧州市审计局的审计员张洪涛,在出席被审计单位盐山县电力局的丰盛宴请时,因饮酒过量猝死在酒店门前的消息公布后,引发了“谁来监督审计部门”的舆论风波。半年时间过去了,国家审计署为了摆脱“信誉危机”终于开出了治病的药方。对于审计部门的这种“再审计”,李金华比喻为是“引狼入室”。“你只有请外面的人来对你进行监督,才能够真正起到监督作用,你自己监督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

  但是,果真能够如此吗,对审计部门如此监督会不会变成一种“串门聊天”?提出这样的担忧,理由如下:

  首先:审计威力正在减弱。自2003年刮起“审计风暴”以来审计部门一直身负众望,其原因就在于审计报告中毫不留情的“点名批评”,但是今年6月公布的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却令人失望。报告中,虽然单独提到了财政部和发改委,但是通篇看来,“不点名”是今年审计报告的一个改变。公众很难再看到具体部委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宏观的共性的表述。面对这样的改变,审计署虽然多次解释,但是仍然难以消除公众的疑惑。

  试问:往年被点名批评的各大部委,都能在众目睽睽下“不了了之”,那么“不点名”岂不是更让人家岿然不动了?所以,种种迹象表明,审计的威力正在减弱,正在试图采取一种能与被审计单位相互“宽容”的妥协策略。

  其次:加深体制性的尴尬。目前所开展的国家审计工作依然是一种政府审计,其工作范围仍然局限在合法授权的“上级交办”的领域内,是上级机关掌握下级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主要方式,这种情况就难免会使审计工作陷入“内部”压力的尴尬之中,所以在许多情况下不得不妥协。

  同时,审计署审查的对象原本就是国家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今后财政部再“审计”审计署,这样的监督表面上看是一种相互监督,但实际上由于监督者原本就是被监督对象,都属于体制内的“内部监督”,不可能相互揭露问题,只能彼此宽饶,相互妥协。最终的结果是,财政部门对审计机关高抬贵手,而审计机关也对财政部门奉若上宾。相互不找茬、不挑刺,很严肃的审计监督变成了“串门聊天”,引来一团和气。

  事实上,最适合监督审计机关的部门并不在体制内,更不是那些被审计对象,而是能够超越体制束缚的外界力量,比如人大调查、新闻监督或社会审计。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