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教师忌语”该不该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1:07 四川新闻网

  王玉初彭梦宁燕农

  山东安丘教育局选出了最伤害学生的20句话印发到每个教师手中,像“我看你啥也学不会,没出息!”“把嘴闭死!”“笨蛋,看你那熊样!”“我看你没救了!”“你再学也是那样!”等等,成为教师忌语。取而代之的是“我看你挺有潜力,只要努力一定能学会!”“请同学们安静!”“试试就能行,拼拼就能赢!”等“教师寄语”。

  “教师忌语”值得推广

  笔者不禁要为安丘教育局的这一做法击节叫好。曾经,我们的教师因爱之深或者是恨铁不成钢,而无意间对学生说了那些粗俗话。殊不知,这话语让多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师说粗话、挖苦学生更是被认作一种“校园冷暴力”。而要消除“校园冷暴力”,就得从老师不对学生说那些忌语开始。教师不说忌语,一则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则能让老师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誓言;三则可以让老师为学生树立文明用语的榜样;四则能呵护中小学生那幼小的心灵,给其人格上的尊重。俗话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安丘教育局开展的“教师忌语”活动,将是学生的“福音”,无疑值得推广。

  (江西职员)

  永远别对“教师忌语”寄予太多

  语言是一把利器,既可伤人同样也可救人。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严是爱松是害,一味地和风细雨或甜言蜜语绝非正确的做法。如果学校教育连起码的训诫都缺失了,学生很难说能够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有“禁区”,但教师不能有过多的“忌语”,噤若寒蝉势必会弱化教师的育人功能,和谐的师生关系决不意味着教师应24小时“微笑服务”。不可否认,当前教师“语言暴力”倾向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但问题出在嘴巴上,根子却在思想上。由此,任何加强师德建设的举措都应“攻心”为上,“五花大绑”教师的做法还是少些为好,毕竟教师的劳动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当教师都习惯“口是心非”的时候,真不知会培养出怎样的“接班人”。

  (湖北公务员)

  “教师忌语”忌不住“教育暴躁”

  “应试教育”首先培养了“应试型”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无不以学生成绩来排名,论优劣、论投入、论奖金,当教师首先为了考试成绩的时候,所有的考核和激励措施汇集成一股压力自然下移给学生。于是诸如歧视、讽刺、放弃“差生”、剥夺“差生”考试权等等教育暴躁怪现象,虽禁不止,渐成积习。如同学生一样,“应试型”教师很可能导致“素质不足”。教育应该是一个“感动与被感动”的过程,它要求教育者尽可能弱化功利心、克服急躁情绪。显然,这种曾经创造奇迹并风靡一时的教育方法,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多少有些理想色彩。而山东安丘教育局所公布的“教师寄语”,似乎与“赏识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但是,即使教师能够做到在语言上感动学生,在“应试型”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下,功利、浮躁难免左右着教师的情绪,又有多少能“被感动”呢?如果形不成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教师忌语恐怕只能沦为口头上的“革命”。

  (河北大学职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