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教授不上课,板子不能光打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11:13 浙江在线

  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就“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召开了工作研讨会,并已形成文件向各级传达,显示了在高校规模空前扩大之后,教育部的工作重点开始强调教学质量。这种转向的确是必要的。《经济学人》杂志最近刊登的一篇报告提供了这样数据:2005年,从中国和印度大学的大学毕业出来的工科学生,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全部大学工科毕业生的总和。但是,印度毕业生中只有四分之一,中国毕业生中只有十分之一,能达到跨国公司所要求的水准。所以,大学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是不行的。

  《潇湘晨报》报道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的讲话说,“名师出高徒,提高高教质量,师资队伍无疑是重要一环。不可否认,高校里有像孟二冬式的好教师,但……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下滑:学术造假、不好好上课的还是有不少;一些老师不是扎扎实实地搞科研,而是想靠科研来多挣点钱。”张司长的话是事实,并且这些问题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换句话说,多年积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说明对真实的问题了解还不够清楚,在扩招之初,忽视了与之相关的教师配备、教学质量等问题。

  无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的确是应该做的工作。但是大学里的教学质量不高,主要的原因还不在于教师的职业水准和道德水准。职业水准和道德水准是一个问题,但是深层次的管理制度可能问题更大。

  首先是在高速扩招的现实条件下,教师的绝对数量远远不够。如果说到教授为什么不给本科生上课,或者只是象征性地讲几堂课,那么原因还是教授不够。这种不够,因为管理问题,会变得更加不够。比如校长、院长、处长等等,都由优秀的教授担任,即所谓的双肩挑。在极为繁重的行政事务和管理压力下,他们的教学时间很难保证,于是,能够教学的好教授就少了。比如,很多教授本身就是官员。他们很忙,所以不能上课。但是使他们很忙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去开会,或许会议的议题就是研究解决好教授没有时间上课的问题。这是一个悖论式的困境,与道德水准无关,而与制度有关。

  大学对教师的管理方式之一是每年规定工作量。对于教授来说,指导博士生论文,给研究生上课,担任行政职务,在工作量里可以比重很大。不需要给本科生上课,完成工作量已经绰绰有余。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情况相反,既没有指导博士生的资格,也没有行政职务,只有多上课才能完成工作量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也与道德水准无关,而与考核方式有关。

  要打破这种困局,最核心的问题是大规模减少学校的官僚化程度和行政化程度,因为它与学生争抢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学生必然是输家。因此,教育部重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问题是好事,但是希望见到有真正的制度创新。

  □郭巍青(中山大学教授)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