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洪波
罗彩霞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正在牵出越来越多的相关机构与个人。由于舆论的介入,事件善后正在变得快起来,罗彩霞有望很快恢复她的“正身”。
邵东县第一中学、邵东县教育局、邵东县公安局、贵州师范大学,都表示了未曾参与顶替事件的态度,而冒名顶替事件中的入学所需文件,如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学籍档案、录取流程文件,无不毕备。就此,事件可能导向“伪造文件”和个别人违规的轨道。
一个前任官员的历史问题,也将因为“伪造文件”和个别人违规配合,而很大程度上减轻“权力非法”的色彩。王峥嵘现在已因受贿罪而获刑,而那些顶替入学的成套必备文件,仍然显示了他这位时任县公安局政委的违规违法能力,哪怕那成套文件用“伪造”或者个别人冒用单位名义配合来解释,这一点也无可置疑,因为你无法想象一个平民能够走通那么复杂的程序。那些程序看起来严肃、公正,而且密不容间。
从报道得知,王峥嵘曾经任职邵阳市邵东县牛马司镇镇长,2004年8月调任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当年底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正是这一年,王峥嵘的女儿冒名顶替邵东县一名农家女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回头来看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知是该为此感到滑稽还是骨凉。
5年以后,罗彩霞知道了真相,王峥嵘对女儿冒名上大学也已经承认。从报道来看,这个公民权利遭受剥夺的事件,好像纯属罗彩霞的“私事”。被冒名者要自己去联系各个单位、部门,提供各种证据,使相关单位去依章办理。如果没有舆论介入,这样的过程将漫长得足以让人苦不堪言。
王峥嵘已经被处理过了,不再是官员,于是他制造的冒名顶替事件似乎也变成一桩他与被冒名者之间的“私事”。罗彩霞的姓名权、受教育权是被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侵犯,侵犯的过程是不知不觉而手续完备的,罗彩霞还回“正身”则需要个人努力,而且当地公安机关还有人与前官员王峥嵘一同前往学校,劝说罗彩霞放弃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大家都是公事公办的,公事公办是程序绵密的,绵密的程序在权力作用下是可以一直打穿的,一旦打穿再要回复原状也是同样要程序绵密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程序的陷阱。程序要求可能来自权力的损害变得密致。而在某些权力无所不能的地方,绵密的程序与其说限制了权力者的胡为,不如说更能制造无权者寻回公正的困难。
“程序规范”使得问题被分段化、局域化,一程一程地走,对权力者来说,每一程可以走得通顺而又稳妥,最终编织成一张对无权者剥夺的网。在这张网中,每个劣行都显得很小,小得可以不受追查,小得即使受到追查也不算严重。而整体上这张网使无权者受损而难以恢复公平,受害者要恢复不受害的状态将付出很大代价,而且未必能够成功。如此“规范”的程序,加重了“权力在场”的份量,分段化与局域化使权力更加牢固。
所谓“程序正义”,如果被理解为“有程序,而且必遵程序”,可能忽略掉程序本身的问题。权力总是在场,吏治经常缺席。程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工具性的设置,而操纵工具的那只手决定了程序作用的方向是箝制公民还是制约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