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龙
冒名顶替事件中牵涉的一众部门和一干人等,会否和王峥嵘、王佳俊一起受到惩罚,不妨拭目以待。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罗彩霞也许永远不知道5年前的真相——
她的同班同学王佳俊盗用她的身份顺利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在事件被曝光后,贵州省教育厅已经拟好报告,准备报教育部备案,申请注销王佳俊的毕业证书。而湖南警方也正在调查核实这一造假行为。有律师表示,王佳俊的行为触及了法律,或被拘留。
冒名顶替事件之所以东窗事发,也许还得记上信息共享的一大功劳。很难想象,倘若公安部门的身份信息、教育部门的教师资格信息没有与银行、高校共享,这起事件也许就永远不会被发现。而机关算尽的原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怎么也没料到,他花3万元可以打通一切关节,让他的女儿顺利顶替别人入读大学,却不曾想在一个信息共享的技术社会,盗用别人身份终将难以生存。
技术打败了法治,这是冒名顶替事件得出的总结。换句话说,是王峥嵘太相信自己手中的权力,他可以通过权力“偷天换日”,摆平户籍部门、高招部门甚至高校。但在信息共享的技术面前,他的权力却又无能为力。即便他有“通天”的本领,他也改不了信息技术的公平与公正。或许他正在后悔,为什么不在事后恢复女儿的本来身份呢?既然他能将女儿王佳俊改名为罗彩霞,那么再将这个罗彩霞改为王佳俊,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教育制度是国家一项基本制度,其中有关高考的规定不但关涉到千万家庭,而且关系着一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关系着个体的受教育权。在这起冒名顶替事件中,罗彩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剥夺了受教育权。无论从国家法律层面来说,还是就罗彩霞的个体权利而论,这都是一起违法事件。而且触及的是国家基本制度,理应严惩。当然,在侵犯了罗彩霞的受教育权之外,冒名顶替事件还侵犯了罗彩霞的姓名权。
此外,事件还以权力对法治的破坏,公然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撕裂了社会之痛。我们常说,高考是神圣的、严肃的,事后的录取更应该是公正的、公平的。然而,从层出不穷的高考舞弊,到私下运作的冒名顶替,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社会的良知和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冒名顶替上大学都能一路绿灯,除了“权力通吃”作祟外,社会赖以发展的公共秩序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吗?
在一个法治社会,本应由法律来把守的社会秩序,却不幸沦落到要由信息共享的技术来维护,是法律之悲?还是技术之幸?据悉,湖南省纪委、教育厅、公安厅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抵达邵东县,对于事件的真相,相信一定会一查到底。冒名顶替事件中牵涉的一众部门和一干人等,会否和王峥嵘、王佳俊一起受到惩罚,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