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岳散人:地震之后志愿者精神终于登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10:07  东北网

  作者:五岳散人

  去年5.12大地震创巨痛深,在震惊与哀痛中,除了捐款捐物之外,还有些人直接到了灾区参与救灾工作。不但是反应速度超过了官方的慈善机构,甚至在灾后重建以及官方慈善机构所想不到与延伸不到的地方,都可以发现这些人的身影,这些人被称作志愿者。

  志愿者是很早的就出现的民间组织,但一直并未发展壮大,或者说在表面上看,并未在社会生活的层面上发现其明显的踪迹。这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在国内成立一个社会团体,如果没有足够的上层资源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社会团体组成的条件都在那里摆着,但是就是做不到。笔者接触过不少民间组织,其成立都是有相当的背景的。

  在寻求正式成立方面如果做不到,志愿者也会在私下里集合起来做事。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更多的人摆脱了追求温饱的境地,而教育的普及更是能让人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但由于这是私下的组织行为,其资金与组织程度都无法保证,除了核心成员外,其他都是萍聚萍散,加之专注于各自的领域当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社会现象,从而受到足够的关注。

  但这场地震由于波及面之广、影响之深几乎都是空前的,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力量,终于在需要聚合的时候浮出了水面。这可能相当令人惊讶:原来以为这种先天发育不全的组织,在理念力量的聚集下,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并且在理论知识、训练程度、组织形态上,都具备了相当的雏形,甚至说有些组织已经渐趋完善了。

  这与网络时代是分不开的。原来志愿者最大的问题是组织,由于交际的圈子有限,在相互之间熟识的人当中缓慢传播其服务社会的理念,碰到志同道合的人机率并不是很大。而由于无法合法化的成立相应的机构,更是制约了志愿者组织的发展。

  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能够使得人际关系的物理距离为零,尤其在理念相似的人当中,寻找到合适的交流平台并不是难事。只要是想把自己的理念付诸实现,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团体并且加入其中。这个几乎是一个发酵的过程,超过了临界点之后,就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也正是由于网络的出现,使得正规的组织化不再成为制约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瓶颈。任何拥有网线的人,都能超越这些条条框框,形成一种以核心成员为基础、其他人瞬息聚散,形成一种无组织的组织。

  但这种无组织的组织所形成的社会力量,已经大到可以进入到社会的主流话语体系当中,并且在任何角度来说,都成为一种当之无愧的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这种力量之强大,几乎是无可抗拒的,散处的时候几乎无迹可寻,一旦汇合就可能做出如同四川大地震各地志愿者飞赴灾区的壮举。而在这些志愿者之后,是无数具有善良意志的国人之手在支撑着。把这种新兴的状态称为新的社会形态都是不为过的。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催化剂是网络,而实际转化力量则来自公众的内心。所谓衣食足而知礼仪,社会的财富程度提高,必然改变这个社会的结构与形态。如果我们把震后志愿者组织大规模登台亮相当作一个标志的话,应该说我们社会的转型真正开始进入了一条快车道。这条快车道的名字叫做公民的自组织。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地震 志愿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