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四倍:没有理由不支持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07:40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朱四倍

  这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也是一个赢得过喝彩的群体———NGO。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少人都把掌声毫不吝惜地给了他们。可是,现在他们在“进退之间摇摆”。据南方周末报道,从2008年5月12日至今,到底有多少人、多少机构进入灾区、担当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无法形成确切的统计。地震发生后的半个月内,粗略估计有数百万志愿者涌入四川,但中秋节前后,撤退高峰即现。而《南风窗》的报道则声称,出于维护稳定的需要,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志愿者服务团队和个人的管理。

  对于他们来说,离开或者留下,成了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非政府组织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在社会日益世俗化的当下,四川大地震发生一年来,依然坚持并在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我们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敬意和足够的掌声。

  一年来,有多少公众活在世俗的计算当中,有多少公众在盘点自己的钱包?而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们在世俗之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标杆:责任担当的标杆,帮助他人的榜样。

  根据四川省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的统计,先后有178万人次提供了志愿服务,18万人直接参与抗震救灾。曾任《公益时报》总编辑、后发起创办公益组织孵化器的吕朝承认:目前对灾区民间组织参与重建的评价,否定居多,因为看到NGO能力太弱。但是这个问题不能脱离阶段性,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NGO的社会参与能力第一次整体浮出水面。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NGO在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对于那些不畏生死的志愿者们、参与救灾的民间组织,我们理应表达感激之情。在应急救灾阶段过后,我们应理性地梳理一下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行政改革进程的困难,许多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仍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特别是危害程度高、管理难度大的公共危机管理更是如此,社会力量的参与明显欠缺。而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的表现,给了我们惊喜的一面。

  在进退之间的非政府组织,还需要成长,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公众的呵护。在那些似乎是为了突出重建成绩的海量信息中,在喧嚣的四川大地震“周年祭”的时候,给这些显得落寞的志愿者们以表扬的声音,给非政府组织以更多的制度性支持和生长的空间,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情。

  我们在数钱,他们以志愿的名义付出。此时此刻,我们没有理由不给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们无声的支持。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志愿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