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时评:英国骗补门工党政府内忧外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10:01  人民网

  作者:吴酩

  英国《每日电讯报》一则关于英国多位议员、政府高官涉嫌滥用职权、骗领大量补贴的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于是网上迅即多了一个新词:“骗补门”。由于矛头直指现任英国首相布朗,这一事件对英国政坛震撼之强、民众对其反应之烈,可想而知。

  相关报道说,按照英国现行制度,议员、高官在任职期间享受房屋、出差、聘请秘书等多项政府津贴。他们可在所在选区和伦敦各有一所住房,而他们的“第二所住房”可获得最高每年24000多镑的补贴。有资料显示,众多议员、高官涉嫌滥用了这一“优惠政策”,挖空心思、巧立名目,不惜采用各种“变通”手段谋求超额“津贴”,有的直接用于日常居家消费,诸如雇请私人保安,购买朱古力、马桶座圈,为亲属支付清洁费,甚至为家人添置衣物、卫生纸,交纳电视“成人电影”点播费等等;还有的则是通过频繁调换、不断装修、倒买倒卖等方式,干脆以“房”谋利。报道指名道姓地说,现任财政大臣,四年间竟然更换了四次“第二所住房”;而前环境大臣则使用数千英镑政府补贴翻新住宅后,出售获利20万镑。时值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英国陷于严重衰退之际,“当家人”们居然这样“用足政策”巧骗公帑、为己生财,理所当然要激起异乎寻常的强烈民愤。为了尽快平息政治震荡,首相布朗11日不得不代表涉及“骗补门”事件的所有人员公开向公众道歉。

  “骗补门”丑闻,再次扫了英国当政者的颜面,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人们不会忘记,就在半年前世界金融海啸刚刚爆发之时,他们的领导人大声向全体国民呼吁务必提振信心,因为“信心是重振经济最为重要的因素”,“你们不能因金融危机而消极避世,你们应该积极面对它”;人们不会忘记,也是不久之前,他们的领导人在一次活动中,特别称赞了英国上千所学校通过一项慈善活动募捐所取得的成绩,认为“在经济萧条的困难时期,孩子们募到的款项一点也不比去年少”特别令人鼓舞。可是,也就是与此同时,他们的领导人却在暗地里绞尽脑汁地演绎着“骗补门”的故事!实实在在的侵占公共资产行为,不仅无情击碎了漂亮的言辞,而且沉重挫伤了刚刚提振的信心,令广大民众难以相信领导人的最新道歉,不知道领导人能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表明“从事我们这一职业的人是为公众利益服务,而不是自身利益”,不清楚领导人会怎样带领他们走出经济衰退。言行严重背离,往往是葬送政治人物政治生命的“剧烈毒药”,对于政治团体,也是如此。而“来得不是时候”的“骗补门”,更是具有超强的杀伤力。

  “骗补门”丑闻,再次证明,权力绝对是一种高危事物,必须时时处处给予严密、严格甚至严酷的监督,否则它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缝隙滋生腐败。不论何种社会制度,统统概莫能外。英国是世界上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不可谓不完备,制度不可谓不健全,市场经济不可谓不成熟,但依然避免不了“骗补门”这类问题。由此可见,不断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约束与严密监督,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度和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项长久的艰巨任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骗补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