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平:且看杭州市领导铁腕查处飙车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7日08:24  东方早报

  作者:长平 

  杭州飙车案发生的次日,也就是5月8日,身为专业人士的交警,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判断还不如普通民众,让“70码”一炮走红。在民意的声讨和嘲讽之中,杭州警方在5月15日的记者会上为此道歉,承认这一说法“不严谨、不妥当”。

  5月8日的通报会还留下一个话柄,那就是交警声称法律上没有“飙车”概念。后来有网民查出政府红头文件,“飙车”二字赫然在目。15日的记者会上,警方就此间接作了更正,称“对城市道路发生的飙车、非法改装车上路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我们将始终坚持依法严管重罚。” 

  警方的态度转变为何如此迅速?我愿意相信是因为警方花了一周时间刻苦钻研,终于从专业角度理解了普通民众的常识判断。但是也有网民坚持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杭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5月15日记者会的同一天,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赴本地一网络论坛与网民交流,对此案件的表态掷地有声:“谭卓的不幸遇难,我作为市委书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市委、市政府将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此事,并且严防此类悲剧在杭州重演。” 

  这一表态可谓大快人心,不过也让我颇为迷惑:一起交通肇事案或危害公共安全案的处理,为何需要当地市委书记立下如此惊心动魄的誓言?政府和司法部门的日常工作无法应付吗?难道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这起交通案件之所以迅速成为公共事件,有关权力庇护的传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此,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还专门发表声明:“网上所传有关肇事者同伴翁振华(为杭州市某领导儿子)的说法,经核实为不实传闻。”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谜团尚未解开,让民众无法释怀:其一,交警部门关于“70码”的通报,仅仅是专业知识不够导致的“不严谨、不妥当”吗?抑或就是习惯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官僚作风?其二,杭州市媒体5月7日晚连夜采访,于8日作了高调报道,为什么9日突然全城噤声,仿佛此事根本没有发生?网民提出的疑问——到底是谁有这样大的能耐——至今也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

  到了10日,杭州当地媒体仿佛是要补偿读者似的,不惜以众多版面对此案进行全面追踪,和头一天的沉默形成强烈反差。读者很快注意到,不少报纸头条载明:杭州市市长蔡奇在《都市快报》5月8日的相关报道上批示:“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惨剧,市交警支队要很好分析,进一步采取措施,严禁违法超速行车。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违法超速行驶问题。” 

  原始报道并没有讲明市长是在哪一天作出批示的,后来很多媒体都认为,既然市长批示的是5月8日的报纸,那么就应该是在当天作出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5月9日那一天的沉默,仅仅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吗?还是因为信息打架造成的误伤?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天的媒体表现激起了公愤,对杭州市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伤,以致第二天媒体的倾力补救引来当地网友的奚落:“领导指示了,记者快行动!” 

  也就是在5月10日这天,杭州本地网络论坛上出现一个帖子,作者为“草民甲”,他建言市长做好本职工作,慎言“严处”二字。他提醒说,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九条“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既然最后的处罚要由检察院起诉、法院判决,身为行政长官的市长,不宜对二院“严处”与否作任何批示。

  我认为这位较真的网民并不是在吹毛求疵。同理,市委书记说的“市委、市政府依法从严从快查处”,也是于法不通的。纵有“依法”二字,终亦无法可依。 

  市长发狠“痛下决心”,书记使出“铁的手腕”,固然对不幸的受害者以及愤怒的民众大有好处,就这一具体的事件而言,我也乐见其成。然而,我不得不说,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此前的分析:政府官员们一再强调不要上访,不要闹事,有事要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其实,我们的社会缺乏的就是这些“正常的渠道”。民众一点不傻,他们看到这样一种规律:要么全盘皆输,要么大获全胜。获胜的途径就是把自己的个体遭遇搞成公共事件,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     

  因此,并不是故意为难重视舆论的杭州市领导,我要在这里建议他们再作一个批示: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查出此案中需要书记市长“痛下决心”的原因,“依法从严从快”建立解决问题的“正常渠道”。否则,每一次的批示都只对当次的具体事件有用,而对普遍的系统运作无益。  

  不妨提供一个证据:据《钱江晚报》2008年3月28日报道,杭州市车辆超速违法行驶问题严重,连日发生伤亡事故,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关注。“杭州市市长蔡奇同志就本报昨天见报的这则报道专门作了批示,请相关部门同志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并表示,‘市区超速并造成悲剧的现象不能屡屡发生了,这也是涉及交通两难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飙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