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敏:地震劫后的生活到底怎样继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07:21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敏

  几天前,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我在我所服务的报纸上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没有想把过多的笔墨放在物质性或社会性的重建上,而是想关注经历过灾难的人,人的心灵,人的选择,人的生命活动的重建。

  由于编辑部文章的特殊要求和原因,呈现出来的情感基调、思考基调仍大致是涌动向上的,好像每一个词、每一个结论都毫不犹豫。但事实上,我并不是这般的确信无疑,我有很多的犹豫和怀疑。

  一年之前、一年之后,如果不是因为工作需要,我可能不会写一个字。这不是因为低估文字的分量,而是我们在遥远的、平安的地方,根本就无法想象地震的景象,根本就无法感同身受,更绝无可能用文字抚慰人心。

  举个例子,地震之时,当地人是恐惧、痛苦,还是绝望?都不是,是震惊。南方周末一位去过现场并且聪明敏锐的记者,在一篇文章里证明了这一点。

  地震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包括一周年的时候,媒体几乎都在做这方面的报道,也几乎都把焦点对准了人。但都不能令我满意,或者说都没有触及到我深深犹豫和怀疑的地方。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重建,当然需要人的勇气、信心。这一点,媒体大多报道,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光明的氛围。但是,经历过这样一场巨大的自然灾难和人道灾难,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对生命的看法会不会发生巨大颠覆性的转变?他曾经的信仰、所皈依的价值、所依从的生活信念会不会发生巨大的转折,从此再也无法复原?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做过一个报道,北川一名副科级干部在地震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以前看来重要的事,升官、挣钱,现在都无所谓了,而且他开始酗酒,没日没夜地喝酒。当地组织部一份抽样调查显示,11.7%的干部甚至“产生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的观念。”我想,思想与观念的消失、产生、变异与转移,可能才是对作为一个经历灾难的人的正常而真实的记录。

  大多数时候,人们其实是从“生活还要继续”这一句话来试图取得与灾难幸存者的交流与理解。但我对这句话是有疑惑的。生活是生存的展开与表现,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还活着,那么生活就必然在继续。不论这个人如同行尸走肉还是焕然一新,也不论这个人是否发生信念动摇、价值转折,生命不结束,生活就必然继续。

  那么,频繁使用“生活还在继续”,究竟是我们真的与他们感同身受,还是因为我们其实根本就无法理解,只是通过词语的转换和自我暗示,让这种本质的不理解在人们正常的、平和的经验中得以理解,从而让他们的生活在可理解中有序地继续?

  人已幸存,生活还要继续。但劫后的生活到底怎样继续?我不知道怎样回答。我当然知道,房子和教室正在修建,百业正在复兴,家庭正在重组,婴儿正在诞生。我也知道,这些并不是那个问题的答案。

  (作者系长江商报评论部主编)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