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蔚冈:种粮能手有高考加分机会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07:52  东方早报

  作者:傅蔚冈

  距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媒体传出了让很多家庭十分不安的消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9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浙江省考试院就此表示,加分者的家庭背景并不在其验证范围之内。

  如果说分数属于硬的杠杆,那么,如何形成分数,则有多种可能。有些是勤学所得,有些是取巧所致,还有些则是纯粹的子承父荫。这是因为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中,除了文化课成绩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加分制度。据《中国青年报》早先的报道指出,地方制定的高考加分项目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计划生育、残联、公安、民政、工会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加分的名目也情况不一。许多行业或部门纷纷通过关系找教育部门要求出台加分政策,加分项目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将这些加分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技能型,这是对掌握某种技能的一种褒奖,这些技能需要考生本人通过勤学苦练获得;另一类则是身份型,此种加分最初是对某类考生先天性不利因素的一种校正,希望通过此种加分,该种身份类型的考生可以和其他考生处在同一个竞争起点,残疾考生加分和少数民族子女加分即属此列。另外,对英烈子女的加分也属于身份型加分。

  高考加分制度,本意是为了褒奖某种技能,或是补偿某种先天弱势的群体,或是鼓励某种先进。但是随着加分项目的增加,此种功能逐渐丧失,而绝大部分的加分——不管是身份型的还是技能型的——最后都演化成为身份型,且通过此种身份型加分,积分政策就不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形成补偿,而是成为强化强势阶层的工具。

  一个逻辑就是,中低收入阶层者的子女所掌握的某项技能绝不会成为高考加分的内容,例子是,农村子女的务农能力不会成为一种技能型的加分内容,种粮大户的子女也无法因为其父母的这个身份而加分。

  以浙江的航模加分事件为例。我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有能力支付子女参加航模竞赛的成本(600元报名费、1.5万元培训费),遑论农村家庭了。因此,此加分项目本身就是面向城市高收入阶层的一种游戏。加以此类培训根本不向外招生,一般背景的孩子想学也没有门路,这一加分政策就彻底沦为有钱有权者的内部游戏。它将身份型和技能型的加分精巧地集合在一起,权势者可以通过权势将本是技能型的竞赛加分变成身份型的加分游戏。

  高考制度本是为了消除身份歧视而推出的人才选拔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成为一般民众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高考也成为社会中低阶层向上流动的合理通道。但今天,各种名目的加分制度,使高考重新成为另一种身份比赛。只不过,现在身份比赛比30年前更加隐蔽,并以一种技术化的公平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高考制度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功能逐渐减少,甚至丧失。单个的以权谋私并不可怕,可以通过监督得以避免。可怕的是整个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权势者的需要,而这,才是高考加分制度的深层弊病所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高考加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