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盛翔:地方债遇冷无需过度阐释成零信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8:20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盛翔(浙江 职员)

  5月7日,40亿元总额的2009年河北省政府债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截至当日收盘,该债券全天没有成交。同期上市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债券和陕西省政府债券,也未能逃脱零成交的怪圈。地方债面临着一级市场热情衰退、二级市场交易清淡的尴尬。(5月18日《人民日报》)

  曾经被视为09年我国债券市场“重头戏”的地方政府债券,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其中有一种声音认为,“零成交”背后是“零信誉”,地方政府公信力不足是地方债券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解释的背后,人们选择是否购买地方债券的理由,似乎不是基于经济人对利润的关注,而仅仅是出于社会人对债主的不满。显然,这应该不是问题的真相所在。事实上,地方债虽然纳入省级预算管理,却是“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因此在债务风险上和国债其实是基本相同的。先后发行的各地方债券,由于发行时市场环境不同,其票面利率也并不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存在差距。

  作为地方债券的潜在投资者,人们是否愿意投资地方债券,当然首先要考虑的是收益水平。即便投资地方债券和投资国债一样风险很低,但其1.6%左右的票面利率,显然对普通投资者缺少吸引力。这个票面利率不仅远低于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3.33%的利率,与不久前发行的凭证式国债相比,收益水平也相去甚远。除非地方债券跌破发行价很多,否则对于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来说,至少在目前央行尚未宣布进一步降息的利率水平上看来,是很不划算的。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地方债券的“零成交”过度阐释成地方政府的“零信誉”,这可能纯粹只是一种臆想;只不过,这种臆想也并非全然没有意义,它至少对发债的地方政府是一种警醒——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曾将1000亿元左右国债转贷地方,最终却仅有1/3的资金被用来投资相关项目,公众断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重演。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地方债券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