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洁:克鲁格曼对中国了解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8:42  长江商报

  作者:胡洁

  预言家克鲁格曼来中国了!这是“保罗·克鲁格曼中国周”的宣传词——因为他成功预测了亚洲金融危机并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机遇、新格局下的中美经济未来、中国奇迹与广东创新,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广州,三天三大主题。其中涉及,国际贸易中中国的高贸易顺差、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人民币汇率与世界货币地位,以及中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等等,都是当前的焦点话题。

  显然,这一次来的是“批评家”克鲁格曼,这位以批评美国政府蜚声全球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中国激起了层层辩驳。于是,他只得“坦承”:我不是很了解中国。

  一个人要完全了解他的伙伴,基本上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是全方位了解一个国家?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以此来批驳克鲁格曼的浅薄是很难站住脚的。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不能一概而论,但作为日渐融入世界俱乐部的中国,如何厘清游戏规则,这位世界最顶尖的经济学家绝对有着权威的见解。他也许“不了解中国”,但了解世界,这正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责任问题上,克鲁格曼提出了“比较优势”。他认为中国的大宗出口并不代表比较优势,而及至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带来的大幅冲击,将必然要求中国创造新的机制扩大内需。他承认美国已为自己的泡沫性消费付出代价,但认为未来美国不可能成为举债消费的国家。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发出相同声音,并称美国人要为国债付利息。因此,在这一点上,两国的经济政策势必随之调整,未来中美经济合作也必将发生巨大改变。

  而与此相连的汇率问题,克鲁格曼则坚称美国否认中国“未操纵”汇率,只为减少外交摩擦。当然,龙永图先生对此激烈反驳称,中国出于防范风险需要稳定汇率,不是特例也非永久性政策。但克氏对如此大规模不反映市场结果的货币政策,仍感担忧。

  至于中国“拯救”世界的观点,克鲁格曼更显冷静,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对中国的高期待截然相反。他的眼中,按市场价格,中国的经济总量比日本的小得多,只有美国加州那么大,是绝不可能转变世界局势的。而对于G20伦敦峰会上凸显的“G2机制”,他更认为应加上欧盟、日本和印度,组成G5。

  可见,克鲁格曼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略显谨慎,更无法畅快憧憬、预测未来。不过,从他断然拒绝讨论“个人梦想”与“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来看,我想这位学者的执着与坚持是可爱的。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克鲁格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