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普沙岭:记者先生请别诱供潍坊官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9:02  中国青年报

  作者:普沙岭

  近日,一条有关“山东潍坊人事局下死任务,要求一名干部帮三个毕业生找工作”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媒体发表评论质疑,人事局有多少干部能解决掉5万毕业生的就业?这样的措施会不会给开后门创造条件?随后,一则最新进展的新闻标题悍然进入我们的视野:“山东潍坊人事官员:给亲友孩子介绍工作符合人之常理”怎么样,让大伙猜中了吧,这些家伙就是想着给亲戚朋友办好事,哪里还有什么公心?

  ;   我仔细拜读记者对潍坊市人事局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副局长张正志的采访,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怎么这么像主题先行的“诱供”啊?

  记者的存疑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比如他质疑,人事局干部可能找跟自己有关系的毕业生去推荐?张副局长答:“如果是这样,我们发现一个查处一个。”这样的答案显然不是记者想要的,于是便有了后面的问答。

  记者问:“你觉得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吗?比如七大姑八大姨找到我,说让我帮助他们家的孩子,我可能会优先考虑帮助他们的。”

  张副局长答:“如果七大姑八大姨找你,那也许存在着就业困难的问题,如果是的话,也可以帮的,为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就不能帮?”

  接着问:“可是你们的关系,毕竟是在工作中建立起的人脉关系?”

  接着答:“用于正常的推荐,所有就业困难的人都是合理的,不是说因为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我就不管了,你觉得这样合乎人情吗?”

  再问:“就是说,给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介绍工作,更合乎常理?”

  再答:“不是更合乎常理,而是符合一般人的常理。”

  于是,网络转载的标题直接是“山东潍坊人事官员:给亲友孩子介绍工作符合人之常理”,这段问答也被媒体用“黑体字”标注了出来。报道果然引发了网民的热议,比如“最后落实的都是领导干部子女,有几个老百姓家的孩子,挂羊头卖狗肉”,比如“当然是人之常理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其实,我个人以为,张正志的回答还是很妥当的,他没有把自己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说表面正确的假话。“七大姑八大姨家就业困难的孩子也是帮扶对象”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在记者的一再诱导下就变成“给亲友孩子介绍工作符合人之常理”,这符合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么?

  我也学过几年新闻,深深明白新闻采访最大的忌讳是“主题先行”:在采访之前,就依据自己的经验为某件事贴上标签,下定结论,整个采访过程便努力为了证明这个结论而服务,这是很容易遮蔽自我双眼的。置身新闻界冷眼旁观,不能否认,在一些涉及官员新闻的处理上,新闻界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某种偏见,似乎官员不阴暗、不想着以权谋私、不想着贪腐就不正常。而这样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难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人事局下任务让每人“帮扶3个毕业生”,他们自己说是要强化一种“多渠道推动就业”的意志,我们可以质疑这样下任务,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却不必急于诱导出一个“官员说给亲友孩子介绍工作符合人之常理”的表态来诛其心智。我们可以怀疑有人会利用这个政策谋私利,却不能武断地将其上升到“当初制定政策便没按好心”的层面上。人事局官员真要帮亲友就业,恐怕还用不着四处张扬着给自己定下3个人的指标,然后授人以柄吧?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潍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