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琼:高考弃考现象有待深入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09:05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李琼

  高考临近,它一如既往牵引着社会注意力。今年有两个数据引人关注,一是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0万人,为1020万人;二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谈到导致报名人数下降时,明确地“不同意”将原因归咎于就业难,认为这主要跟适龄人口减少有关。但84万名应届高中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未被解释。

  自1977年恢复后,高考一直在中国社会变迁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30多年来,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之下,成为亿万年轻人人生的分水岭,将在考试中获得不同结果的人导向不同的发展之路,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一个最大的可能渠道。因此,这样的考试承载一个社会对命运的关注,对知识的关注和对教育本身的关注,其中的进步和挫折也一直是新闻的焦点之一。

  此次弃考现象被媒体高度关注,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孤立的数字,缺乏历年相关数据加以对照,弃考人数呈现怎样的走势,我们不得而知。在每年这样一个集中视线的时间过后,在媒体的喧腾过后,如果我们还能够认真对待和追问这样的一个现象,才是高考乃至中国教育的一个幸事。

  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超过10%的人没有参加高考,并非一个很小的比例。当然,我们目前还缺乏证据判断好坏。但我们必须承认,放弃是一种选择,是每个面对高考的考生和家庭对于未来期望和投入产出的充分衡量后做出的决定。这样的决定,关乎社会对高考所能够承担的社会功能,对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对就业形势和社会流动可能性的基本判断,没有人不希望有一个好的未来,但这样的未来如何能实现,现在我们或许已经面临着不同的现实和认知,这种认知背后的深层次背景,并非只是参不参加高考这么简单。

  弃考原因或许复杂多样,84万人的流动去向可能多种多样,如直接走上社会、复读、出国求学等。因为缺乏往年数据比对,就是今年的弃考情况也缺乏基本的原因分析,因此,我们很难对这种现象说什么。它是一直存在,还是刚刚出现,它是越来越严重还是突然严重起来,影响弃考的主要因素是就业、国民收入状况、高等教育质量和收费,还是高等教育对阶层流动产生的影响降低、青年行为选择出现了新的变化,不能主观断定。高考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希望高考人数下降和应届生弃考现象得到持续的关注。我们需要通过关注、调查、研究和讨论,了解高考教育是否令公众满意,了解社会流动的通道是更加狭窄还是更加多元。

  在一个社会流动顺畅和个人的发展呈现多样性的社会,我们不应该期望只有唯一通道去改变命运,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去选择高考这一种方式去完成梦想。高校招生持续扩大,也客观上弱化了高等教育直接成为阶层流动通行证的功能。不回避高考弃考这样的问题,高考本身和高考所相关的社会的问题就会有多一个得到深入审视和改进的入口和机会。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