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丰慧
【编者按】据央视报道,部分银行开始跨越政策底线,也变相地把第一套房的优惠政策套用到了第二套房的购买上,为在表面上掩盖这个事实,开发商和银行相互配合,有的甚至用假离婚等办法。
新民网特约评论员余丰慧认为,如果继续盲目、违规发放贷款,最终必然引起国家收紧银根,导致股市、楼市再次下跌,套牢的是商业银行贷款,连累的是中小投资者。
著名财经评论员
余丰慧 【新民网评】中国人民银行12日发布的月度金融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6645亿元,至此前5个月我国新增贷款达到5.84亿元。前五个月已经完成全年放贷任务5万亿的116.8%。
这是历年少有的天量信贷投放数据。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这种应急性措施是必要的。大量信贷投放为4万亿经济投资计划补充了配套资金,支持了农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看来,天量信贷投放中的一部分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出现了一些不按国家政策、信贷规章制度、不顾贷款用途的盲目违规放贷行为,更是酝酿了新的金融风险,带来新的经济问题。
违规放贷的主要表现,一是直接违反国家政策放贷。比如:不顾国家政策盲目发放住房贷款按揭贷款。这里面主要是各大银行普遍松绑第二套房贷。11日晚,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报道说,银行违规松绑二套房贷非常严重,房产销售人员称1人可贷35套按揭贷款。记者调查了9家银行,有6家都表示可以按照第一套房的优惠政策发放第二套住房贷款。显然,银行和开发商的做法是一致的,都将第一套住房的优惠政策用到了购买第二套住房上。对于已经拥有一套达标的按揭房,再打算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购房人,仍然可以顺利贷到贷款。有些行,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套都可以发放按揭贷款。
二是直接违反银行内部信贷制度和程序放贷。为了完成放贷任务,程序简化了,过去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以保增长为名义被“变相”了、被“突破”了。过分重视放贷速度和数量,忽视贷款制度规定和质量的现象大举抬头。三是重放贷轻管理,一放了之。贷款者打着合法合规用途贷到款后,却用到了非合法项目上。信贷人员疏于管理,只顾放款,不顾后果。11日,《中国证券报》以“会‘拐弯’的贷款”为题目报道了大量贷款被挪用到股市的情况。用一位私营企业主林栋(化名)的话语说,搞个百八十万贷款进入股市炒股。现在行情那样好,比做实业好多了,现在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也没有订单,银行给我贷款只有炒股。这位代表了许多私营业主的心态。(新民网原创)
造成违规放贷有内外部原因。从银行内部原因看,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各家商业银行从上到下放贷任务异常繁重。当前,基层银行人员最难完成的任务不是存款而是放贷。以前存款任务联系工资奖金,现在放贷任务联系工资奖励。逼迫商业银行信贷人员“萝卜快了不洗泥”,根本无法顾及国家政策、信贷规定,根本无暇去监管贷款使用用途。只为了快速完成放贷任务,领到工资奖金。从外部经济大环境看,金融危机仍然没有见底,对中国影响仍然很大。一位私营业主讲,“经济还没复苏,哪里来的订单?我就是想贷笔贷款,实业做不了,暂时炒炒股总可以吧!”同时,近期股市暴涨、房价上涨都诱使信贷资金纷纷进入。
违规放贷的直接后果是大大削弱信贷支持保增长的效果,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失灵,甚至走向反面,即贷款增加越多,金融风险越大,对经济危害越大。对此,无论是作为监管部门的央行和银监会,还是中央决策部门,绝不能熟视无睹,而必须彻底根除违规放贷这块毒瘤。我们建议,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和发挥好已经放出的近6万亿贷款的质量和效果上,而不能再赶速度、重数量。适度收紧信贷规模是完全必要的;对违规贷款进行彻底清查,处理一批违规发放贷款的责任人,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重新抬头;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特别是松绑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银行严肃查处,坚决防止信贷资金支持各种投机行为。
各家银行都要深刻认识到,信贷资金大量进入股市、违规进入楼市是慢性自杀行为。如果继续盲目、违规发放贷款,最终必然引起国家收紧银根,导致股市、楼市再次下跌,套牢的是商业银行贷款,连累的是中小投资者,损害的是国家保增长大计。(作者系银行业内人士,著名财经分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