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邹云翔:宝马车并不是公众的呵责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07:08  重庆时报

  作者:邹云翔

  “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来自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以及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列在38家汽车厂商之中,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正式进入中央政府公务车采购清单(6月13日《解放日报》)。

  如何看待宝马、奔驰成为公务用车?我想我们首先应明白,公车作为一个制度包含着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内涵,如果离开了软件议论硬件,我们就无法理解各国政府的礼宾车队总是不乏顶级车的现象,也无法理解国外的政要不全部是牛衣破车,法律允许他们拥有与职务相关的尊荣。问题的关键正在于,在公务用车硬件已经宝马化并与国外接轨时,那么软件也就是公务用车的使用制度是否也应该与国外接轨,亦即,公车硬件国际化时,软件更应该民主化,应该让民众与社会能够更好地对公车的使用进行监督。

  著名的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的论述会给我们以启发:“民主制度亦准许官员摆阔,用丝绸和金银打扮自己,但不得直接破坏民主的原则。”所以国外与我们公车制度的区别,并不在于什么车可以作为公车,而在于公车按照什么样的软件制度使用,外国政要到国外访问,专门用飞机运去豪华的公车,但是总理个人休假则不能开自己的公车。于是有文章介绍,德国总理开大众破车去休闲,而卫士开顶级防弹车跟随的场面。还有香港高官被人发现公车停在菜场,以至于不得不上电视流泪检讨的事。所以,用什么样的公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违反民主制度,民主就是要一个官员可以坐着最顶级的公车,同时也应受到最严密的监督。

  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什么样的车可以成为公车,而是官员们坐着现代化的公车,享受的却是几千来延续下来的轿子文化。比如:类似于回避、肃静的牌子若隐若现,无视一切交通规则扰民;类似于轿子文化的私有化,公事私事都用;类似于视轿夫为私人所有,要求司机对个人的忠诚。于是在中国,公车也就有着一个与官轿文化一脉相承的名称:轿车。当然,还包括通过车辆的修理、车辆的使用谋取个人的利益———在很多机关,车辆的使用与修理永远是个黑洞。

  我们的忧虑在于:公车硬件在频频升级,但是公务用车的软件改革,却举步维艰。越来越多的人配备了公车,公车与官员自身也存在着越来越深也越来越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了。这客观上形成了公车制度的跛脚,自然引起了公众的反感。但是公众却是无力的,那些公车照样无视人们的反感欲行不轨,这又将激发人们更大的反感,然后如此恶性循环。既然公车越来越豪华是既定的事实,那么,关于公车的软件管理是否也应该越来越科学、民主?因为,惟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民众也才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并以此消解对公车硬件单独升级的怨怼。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宝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