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玉西
自“金砖四国”(代指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一词2001年被“发明”以来,从未像如今这样“炙手可热”。本月16日“金砖四国”首脑峰会也传递一个信号:“金砖四国”将不再仅仅停留在“书面”,正逐步尝试搭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四国集团”(G4)对话机制。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新兴经济体展开较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机遇,而世界经济秩序话语权也可能因此悄然转移。“二十国集团”(G20)地位的凸显,是以“七国集团”(G7)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无法独力解决危机为重要背景的。但G20机制明显存在着议题散、协调难、利益杂、制衡多的难题。在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的背景之下,创建新兴经济体国家主导的“四国集团”(G4)对话机制意义深远:这有利于增强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和影响力,促进国际经济体系走向公平与合理化。
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都是形成G7与G20的重要背景。上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发生经济危机,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1975年7月法国首倡召开法、美、日、英和西德5国参加的首脑峰会,这就是G7机制的雏形;1999,为防止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G20正式走进世界经济舞台。
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确还缺乏一个新兴经济体主导的内部对话机制。从过去的经验看,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立场、整合内部资源、推出共同政策方面,G7机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自去年备受关注的G20,代表了发达国家和重要新兴经济体的对话机制,G20的地位由于这次危机才得到凸显。很显然,新兴经济体也很需要一个集中自己意见的对话机制。而一旦“金砖四国”对话机制形成,就可能吸引更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入,这个对话机制也就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由此看来,最具代表性、最具发言权的“金砖四国”,有望完成这个使命。毕竟,“金砖四国”总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5%,人口超过全球人口的40%,经济产出占全球比重的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50%
目前,“金砖四国”显然还不是一个组织,甚至还不是常见的对话机制。“金砖四国”还只是代表了发展最迅猛、但彼此关联甚少、字面串联甚多的“经济联合体”。但“金砖四国”转型为G4的可能性已经具备:最近三次G8峰会框架之下,“金砖四国”都有过非正式的高层会晤;G20伦敦峰会召开之前,四国财长共同在巴西“协调立场”;即将召开的“金砖四国”首脑峰会则为G4机制创建开启了可能性。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由于“金砖四国”各国国情复杂、价值观不同、双边关系不对等,G4将很难发挥较强的政治影响力,更多只具有象征意义。但在经济领域,类似G7和G20机制的经验,都对“金砖四国”转型为G4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入“后危机时代”之际,将“金砖四国”转型为G4,使其进一步发展成新兴经济体内部的对话机制,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