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军: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02:35  新京报

  ■ 北京论坛

  尽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规定停止大拆大建、整体保护古城,拆迁通告还是贴到了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墙上,对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开始拆除。为此,笔者郑重呼吁: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因为它铭刻着一段中国人应该记住的历史。

  1930年,协助梁思成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林徽因,患肺病离开沈阳回北平治疗,梁思成便把家搬到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旧门牌为3号)。1931年,梁思成回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从此开始对中国古代建筑做系统的调查研究。

  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他们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到地僻人稀之处寻找中华建筑的瑰宝,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梁思成、林徽因举家迁离北平,再也没有搬回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

  他们在这条胡同度过6年多的时光,那是他们人生中难得安宁的日子,中国人应该感谢他们在那个时候竭尽全力所做的一切。在此之前,能够见证中华辉煌古文明的建筑史一直面目不清,梁思成、林徽因心急如焚,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马不停蹄地踏访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多个汉、唐以来的建筑文物,终于在1943年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并有能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5年5月、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3月,给作战方开出两份沉甸甸的中国文化遗产保存名录。

  这两份名录由梁思成执笔,给枪炮安上了眼睛,否则,中国的文化遗产不知会是何等惨况。1945年写出第一份名录时,梁思成还建议保护日本的古都———京都、奈良;1949年写出的第二份名录,成为1961年新中国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依据。最近有消息传出,为感谢梁思成当年保护京都、奈良,日本方面正在酝酿为他修建一处纪念碑。可就在这时,梁思成、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的故居———这处中国建筑史的摇篮,就要被荡为平地了!

  这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事实,除非我们对本国文化已不存在集体的认同。拆除方、批准方或出于无知,根本不知道北总布胡同还有一个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或者根本不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是谁。笔者愿在此告诉他们:梁思成、林徽因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梁思成奖”。

  即使不知道这些,他们也应该明白: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1月,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北京古城历经持续拆除已残存不多的今天,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致力于保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规划;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会保留追究践踏中华文化遗产者的法律责任。

  □王军(学者)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梁思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