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短房:G8峰会有些天马行空的意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07:31  南方都市报

  “G8”峰会谈了些什么?

  尽管临时变更的会址、大地震劫余的山城拉奎拉的拥挤和不便,令采访记者和当地市民叫苦连天,G8峰会还是颇平稳地开幕了。

  从表面上看,拉奎拉峰会似乎比热那亚和日本北海道峰会更平静、更有效率。从平静角度,拉奎拉街面虽有噪音,但绝非热那亚的杂物横飞,或北海道的抗议者人头攒动可比,堪称近年来最无场外花絮的一届;从效率上看,此次峰会刚刚开幕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长期在减排问题上态度强硬的美国率先让步,使得G8通过了2050年发达国家减排80%、发展中国家减排50%的时间表,打破了长期僵局;此外,召开金融改革峰会,讨论全球经济与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也在峰会上得到一致认同。

  然而在明眼人看来,G8峰会究竟谈了些什么,实在是不好说。

  减排问题上的进展是峰会最大亮点,但最终通过的时间表却是长达40年的“期货”,最终究竟会实行成怎样,大约只有天知道,妥协达成的关键,是原先僵持的主体——美国和中、印等几个发展中大国各让了一步,但在经济衰退尚未遏止、失业率持续扩大的情况下,这种让步是否会出现反复,各国政界、经济界和产业工人阶层会否强烈反弹,都有待观察;金融监管的原则各国早已有共识,但究竟怎样监管,是推倒重来还是修修补补,当家换不换,换谁当家,G8解决不了,可能即将召开的金融改革峰会恐怕也很难解决。

  事实上此次G8峰会就颇有些“天马行空”的意味——从伊朗危机到全球经济,从粮食问题到扶贫问题,什么都可以谈,但什么也都浅尝辄止。按照惯例,东道国理应为峰会奠定基调,提供主议题,但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却宁可将会址从撒丁岛搬进大山,也不愿履行这项本应履行的职责。这就使得拉奎拉峰会颇似一桌筹备拙劣的宴席——宾客都举起了刀叉,主人却还没把菜单写好。

  也许在东道主看来,即使提供了主议题,此次峰会也很难有多少“干货”。正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指出的,与会的各路首脑各有难言之隐:默克尔面对德国经济问题束手无策,布朗和麻生太郎国内地位不稳,哈珀是少数政府执政,梅德韦杰夫被认为活在普京阴影下,而萨科齐缺乏连贯性的外交政策表现,至于贝卢斯科尼,被丑闻包围的他显然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应付媒体秀和对付桃色新闻上,该文希望奥巴马“拿出领袖气魄来”带动整个议程,然而“当选效应”已过,面对依然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其他伙伴“始作俑者”的责备目光,“奥巴马效应”恐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

  更大的问题恐怕还不在于此。北海道峰会,到场的非洲国家就有许多,而此次除“五国集团”成员南非,就只来了一个埃及;热那亚峰会上,与会国和媒体还热烈讨论,G8是否该换血,出局的该是俄罗斯、加拿大还是意大利,进场的会是中国、印度还是巴西,而此次几乎无人谈及这一曾经的热门话题。

  很显然,全球政治、经济的重心都在悄然转移,G8已不复昔日举足轻重的分量,其成员已无法通过这样的峰会主宰全球政治、经济走向,这些只有在如G20这样包含新兴国家的平台讨论,才有实质性意义。正因如此,不仅底气十足的新兴国家对G8的入场请柬意兴阑珊,甚至嗷嗷待哺的非洲穷国,也再懒得对G8多作要求——此前几次峰会的援助承诺都远未兑现,且G20或其他场合,它们能找到更多、更好的代言人,得到更广泛的共鸣。

  “G8”什么都好,峰会依然重要,但已不再如往昔那般震动天下。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G8+5峰会

更多关于 G8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