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智新:中国倡导全球治理新主张正当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07:44   上海商报

  用“八国集团峰会”来指称日前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系列多边活动,不仅让全球各路记者感到不太对劲,读者们也似乎觉得有些别扭。但想找出一个如同G8这样既简洁响亮,又能概括这一多边峰会内涵的名称,恐怕着实让记者们为难,于是欧美记者们还是沿用“G8峰会”的老说法,有些发展中国家媒体如中国个别媒体则用了“拉奎拉峰会”这个模糊称谓。

  这首先是因为与会的领导人远远超出G8范畴:有被称之为G5的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还有个被东道国总理贝卢斯科尼特别邀请的埃及,以及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五个国际组织。G8峰会举行之时,G5峰会也高调亮相,而且风头大有盖过G8的架势,这种喧宾夺主的势头着实让欧美媒体有些无奈。而且这次拉奎拉峰会多边活动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由于埃及的加入,有了G8+5+1峰会;和五个国际组织的对话则是G8+5+1+5。

  这更因为透过这次峰会,G8强弩之末甚至寿终正寝的意味与呼声,再次充分显现出来。中国有古语:“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对于这一点,首先是置身事中的八国集团领导人“春江水暖鸭先知”。法国总统萨科齐早就放言:“G8是20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应该根据现状作出改变。”奥巴马虽然没有明言,但他对G8今日的局限性更是心知肚明,所以当初竞选时他就力倡多边外交,强调要发挥新兴国家的独特作用;上任后也全盘继承了布什倡导的“G20”遗产,此次拉奎拉峰会上还倡议明年举行有20-30个国家参加的控核多边峰会。精明的美国媒体更是嗅出了奥巴马对G8的怀疑态度,《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就明言:“作为首次参加G8峰会的奥巴马,似乎对其作为世界难题的解决机制深表怀疑和不确定。”

  新兴发展中国家对G8的保留态度则更鲜明。巴西外长阿莫利姆说得最直白:“作为一个政治决策集团的八国集团已经结束了。”南非等国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一年前,日本、加拿大还高高在上地表示反对中国加入“G8”,如今中国则是高调地对“G8”说不,一如此前对坊间盛传的中美“G2”理论说不一样。

  铁的事实已经证明,发端于34年前冷战高峰时期,建立之初就以“民主国家集团”自居,并以解决全球经济问题为己任的G8,如果没有中、印等新兴国家参与,已经难以作出任何有意义的决策了,无论是经济问题、气候变化问题还是区域安全、军备控制和反核扩散等,莫不如是。

  诸如G8这样带有冷战色彩的世界治理机制已然没落,世界迫切需要更能适应新型挑战、反映多方诉求、体现力量变化的治理新格局。

  在此大背景下,代表胡锦涛主席继续参加拉奎拉峰会活动的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正式阐明了中国的“全球治理新主张”。一年前,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峰会上提出了“四个体系”说,即国际社会要致力于建设可持续的世界经济体系、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如果说这“四个体系”说还只是着眼于全球经济领域,那么此次戴秉国代表胡锦涛主席发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则将经济主张延伸、扩展到国际政治机制体制层面,深刻阐述了全球治理的目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治理主体——世界各国,治理方式——民主原则,治理机制——更能反映国际诉求、更具代表性的新机制等理念。

  中国此番倡导的全球治理新主张,以均衡、普惠、共赢为目标,以民主、参与、创新为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突出反映了代表全球数量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同时,对于中国自身而言,这一主张既是对邓小平时代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江泽民时代“促进世界多极化”等全球战略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紧紧抓住中国国力提升、全球面临系列新挑战这一千载难逢机遇,力争在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战略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有所作为”,为将来“大有作为”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G8+5峰会

更多关于 八国 峰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