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季冰:马英九打文化牌的高明之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2日08:48   南方报业网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定于本周末(7月10日至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这个两岸交流平台亦被称为“国共论坛”,此前已分别在北京、博鳌和上海举行过四届。本届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将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在明眼人看来,这又是对马英九近来一系列有关两岸交流的倡议的及时回应。

  大约在一个月前,马英九首次提出“识正书简”的建议,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能达成协议。简单地说,就是要认识正(繁)体字,书写可以用简体字,印刷尽量用正体字。他认为,这样才能与中华文化的古籍接轨。6月19日,他又提出,两岸民间可合编“中华大辞典”,将繁、简体两种字词语汇陈列比较,以利两岸互动。意料之中的是,马英九的这两条倡议都在第一时间赢得了大陆官方的积极而正面的响应。

  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希望推动两岸交流与和解的人士大多将主要注意力聚焦于经济和民生方面,认为经济上的逐渐融合最容易在两岸建立起牢固的纽带,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远比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和说教要有力和有效得多。这种思路也得到了过去20年来两岸总体经济、社会走向的印证。

  的确,日益庞大且不可分割的共同经济利益使两岸间爆发战争或激烈冲突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但和平(换一种表达就是相安无事)并不意味着相互认同。大陆与台湾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重新寻找到双方认同的共有精神价值。

  现代世界有三种有效的认同工具,它们分别是种族(民族)、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凝聚力由弱到强的次序,依次为政治、种族和文化。就两岸融合的议题而论,种族(民族)问题不存在。而政治或意识形态,当前两岸要取得共同的认同尚难达成。要在共同经济纽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岸相互认同的深化,只有在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上下工夫。这就是马英九的高明之处。毕竟,中华文化是最容易唤起两岸人民共同情感的精神资源,比政治认同具有更加悠长顽强的生命力。

  更为现实的是,对身处政治纷争风口浪尖的马英九来说,打“文化牌”能够有效避免反对派的掣肘。诚然,“识正书简”四个字甫一出口,马英九便不出所料地遭到了绿营的舆论围剿,质疑他“数典忘祖”,想要推行所谓“文化统一”。然而,仔细推敲起来,如果“独派”真的那么全心全意地捍卫“正体汉字”的话,不正清晰表明了他们自己的“中华文化传人”身份吗?他们的“典”和“祖”不就一目了然了吗?这与民进党执政时期大力推行的“文化去中国化”路线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就连“台独”精神领袖李登辉近日都将他本人未来可能的大陆之行命名为“重走孔子路”,足见中国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和韧性。

  从更深的层次审视,马英九的“文化牌”还是国民党固有意识形态的延续,因而也一定会得到党内资深精英的高度支持。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革命政党,国民党一贯以国家的正统政权自居。但随着1949年失去大陆、败退台湾,特别是国际主流社会纷纷承认大陆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以后,国民党迫不得已转而强化自己“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正统传承者”的身份,大陆“反右”、“文革”等摧残传统文化的政治运动,也为此提供了反面助益。正如有些海外华文媒体评论指出的那样,马英九此举还蕴涵着在国际上抢夺中华文化制高点的深意。

  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对极左思潮的拨乱反正,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显著提升,传统文化的复兴正在大陆形成浩荡的思潮。今年两会期间,有关恢复繁体字的议案焦点话题,正是顺应了这股潮流。此时马英九提出“识正书简”和“合编辞典”,真可谓抓住了契机,相信今后他还会打出更多的“传统文化牌”。事实上,在中国大陆的经济、政治日益强势崛起的大背景下,马英九和国民党如欲在两岸互动中抓到一些主动权,似乎也仅有“传统文化”这一张牌。

  我曾在自己去年出版的《下一站:中国》一书中说过,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华文化的复兴虽是不同层面的两个问题,但它们是密切关联的。换言之,作为一个拥有骄傲而独特文化传统的悠久文明,中国的现代化必定不可能遵循五四时期的知识精英们简单化地开列的“全盘西化”的药方。如何将西方文明发展出来的民主宪政、法治精神和市场经济成功地嫁接到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上,并使之在我们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是中国在长达200年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始终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而在这方面,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台湾已经先行一步,它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如何在大陆得到有效利用,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人士的共同期待。   (陈季冰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马英九 文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