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达三:季羡林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4日08:14  新京报

  作者:王达三

  季老虽不以“国学大师”自居,并不妨后人尊他为“国学大师”。毋宁说,谦虚正是“国学大师”的美德和本色。

  昊天不吊,著名学者任继愈老先生和季羡林老先生于7月11日先后羽化登仙,令人倍感惋惜和哀伤。不过,古人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二老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又各自为后人留下了蔚为可观的学术著作和颇为丰厚的文化遗产,至少当以“立言”而跻身于“三不朽”之一矣!

  笔者不太了解任老,但却一直颇为关心季老的动态。季老仙逝后,新华社讣告冠以的名号是“国学大师”,但北大讣告使用的却是“资深教授”。由此难免涉及到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即季老到底是不是或算不算“国学大师”?笔者的意见是,季羡老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诚然,季老生前曾明确反对别人给自己戴“国学大师”帽,甚至声称自己连“国学小师”都算不上,因为他不敢和陈寅恪等人比肩。然而,学行在自己,声评在他人。正如孔子虽不以圣人自居,但后人仍尊他为圣人一样,季老虽不以“国学大师”自居,并不妨后人尊他为“国学大师”。毋宁说,谦虚正是“国学大师”的美德和本色———倘使陈寅恪复生,想必也会谦拒“国学大师”称谓。

  还有一些人认为,季老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印度文化,而不是以经史子集为主的“国学”,所以不宜称他为“国学大师”。这是一个误解,因为最早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至晚自唐朝时期玄奘撰《大唐西域记》起,印度文化研究就成为“中国固有之学问”亦即“国学”的重要内容,更何况季老是中印文化兼治呢?

  “国学大师”重若泰山,因为“国学大师”是“国之师”和“学之魂”,是一国文化风尚和思潮运动的把脉者与领路人。作为“国学大师”,除了著作等身之外,季老还提出了三个引领中国文化复兴风骚的重要命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东西文化变迁观;“西方文化主客二分,中国文化主客合一”的中西文化论衡观;四点国学谈话,即读古文须读繁体字、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古文今译毁灭中国传统文化、振兴国学须从娃娃抓起等。

  以上三点非大手笔绝不能为,所以季老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盖棺论定,不容置疑。当然,北大校方讣告采用“资深教授”而不是“国学大师”的称谓也不为过,因为毕竟是在尊重季老的生前遗愿。那么,就让我们称季老为不是“国学大师”的“国学大师”吧。

  □王达三(学者)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季羡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