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决策:从大部制改革看中国政府治理的转型(3)

2013年03月31日23:40  新浪环保 微博

  二是改革执行力问题,如果仅仅是机构改革就比较简单了,当然如果往地方延伸就比较难,每次中央改完了,等地方改完,中央进入新的改革,永远没有停歇。这次因引入了职能转变,可职能转变的药方是25年前的,而且这次提出的具体措施至少有10年以上的时间,和2001年开始的审批制度改革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制定一脉相承。但我们知道,虽然制订了许可法,虽然审批制度经过了10年的改革,国务院宣布已经废除了69.3%的审批项目,可在今天审批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暂住证就是典型,还有网上诟病的车检。审批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十多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审批改革中事前和事后机制脱节,一边在废,一边在新设,而且新设的速度比废的速度要快。另外是审批改革的量力素质和大家的体量是脱节的,数字69.3%很亮丽,但大家的体量好像不是如此。第三是审批制度改革组织保障没有跟上。第四是审批改革中合法与合理的脱节,越来越多不合理的审批经过合法化程序后,都找到了靠山和合法性依据,车检也有法律依据,《道交法》有规定,所以改革的执行力下一步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新思路很难指望提出来的东西落地。

  三是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到现在为止的改革我们叫行政体制改革或者叫政府机构改革,一直围绕着“行政权力”打转,是否要抓新药方?我个人认为到了抓新药方的时刻,围绕行政权力打转变成围绕着权利保护来构建制度。这次中央政法委提出四项改革的目标,围绕着行政权力来做,大家的反馈也非常好,这次国务院改革方案也提到要向社会、市场放权。改革到今天如果仅在内部打转,很难走出五年一次的循环,现在到了需要从权利保护的角度构建我们的制度。中国改革30多年取得的成绩都是因为放权松绑,围绕着权利才带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包括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信访等也是权利保护不够,下一步改革目标看审批制度改革、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背后是要求权利的全面实现,所以中国改革要从政府的权力转向公民的权利。谢谢大家!

  何兵:感谢周汉华教授,讲了三个亮点、三个遗憾、三个希望、三个思考,从整体上感觉很沉重:你不大看好,因为你说的亮点历史上都有,你说的亮点早前就亮过多次。下面有请郑新业教授,大家欢迎!

  郑新业:我简单跟大家说说,刚才周汉华老师说是点评,但我没有纯粹参与这些事,只是一些理解供大家了解一些信息。汉华兄谈到配套措施,我们应该思考接下来的事情可能会做什么或者应该干什么。我认为政府的毛病种的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而且活没有干好,这个问题现在非常严重,我从这个角度展开。

  未来十年、二十年政府面临着四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仍然要发展经济,我们仍然是一个穷国,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穷国;第二,经济一会儿热一会儿凉,一会高一会低,政府倒腾政策通货膨胀;第三,收入分配;第四是大气污染。北京的空气主要靠北风吹才能改善,西风不行,因为从河北过来的风也会包含着很多PM2.5。这是其一。这四个任务的解决很难,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时另外一个问题又出来了。

  其二,现在政府的安排解决不了问题,第一项是政府规模太大,2011年政府规模占GDP比重34%,高过美国和日本等国,继续征税干事,得经济增长也有负面影响。行政收支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不利于治理波动,不利于收入分配,也不利于污染治理,我们税收以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为主,这些税收体系中42%不太利于经济波动,也不太利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比重百分之四点几,非常少。污染问题,现在的环境税传闻正在会签,总而言之政府现行税收中,没有工具对付经济波动,没有工具对付污染,也没有工具对付收入分配。支出方面也一样,社保、低保少得可怜,比如河南低保平均是18斤肉左右,我们的社保比美国抠多了。社会污染方面做得不太够。

  其三是中央与地方的资源配置不合理,93年体制改革,钱很多,政策制定者,不是公共服务提供者,中央不怎么干活,除了国防之外。

  其四是没有设施,政府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很低。说起来滔滔不绝。现在大家说富二代不好,穷二代不好,每个人说自己是穷人,所以政府找不到富人和穷人,很多富人财产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将税收挪来挪去,避免税收。治理污染问题需要信息。

  再是执政也是一个职业,人大常委们既没有动机也不一定有专业的能力进行立法,我感觉人大常委会不但没有干他的活,地方部委干中央部委的活。总而言之现行制度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政府规模过大、收支结构安排不合理、中央地方资源配置不合理、执政能力匮乏,从这四方面来讲如果不改革解决不了前面四项重要任务。

  未来怎么改革?现在很痛苦的是财政部,花每一笔钱都不够,医疗、教育、社保不够,高速公路要补贴、高铁要补贴、铁路补贴,财政部干什么事都是骂,花钱都不够。这说明财政部的支出结构不合理,所以政府规模不能再大了,增长已经太快了(34%),这个速度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是第一。

  第二,政府减税,前提是必须减税,只有减税,说加税才有份量。减税多少?增值税17%应该减少到10%、9%,这个政府整个收入规模会下降。哪一块补上?污染税和遗产税。污染税用于治理污染,遗产税和增值税这一块用于对付收入分配。花钱这一块政府应该改善,现在很多钱在基建设施上,这有没有道理?有,但另一方面我们在低保方面做得不够,花的钱很少。

  第三,我认为2014年有一个重要的财政改革,1994年的改革是财权从地方向底样集中从社会向政府集中。2014年财政改革应该是政府职能向中央集中,社保集中起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都会现代化,向中央集中。个人所得税征收税权这一块应该向中央集中。再一个是污染治理事情,应该垂直化,户籍管理也应垂直化。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向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变,华北、西北、华南、东北服务中心机构可能会演变出来。另外新设立一个社会保障账户,把个人信息统一起来,没有这个信息做不了社会保障。为什么不用身份证号?因为身份证号会被偷、弄丢,所以社会保障号和身份证号分开是必须的。这是政府建设支撑能力的重要方面。总而言之,2014年财政体制可能会有一个财政体制改革,改革核心是建立政府的现代财政制度。谢谢大家!

  何兵:感谢郑老师从财政体制方面讨论大部制,听您讲时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政府授权问题,本是它的事不干。以前交强险,全国人大立法是怎么立的?授权国务院规定,国务院授权保监会、公安部规定,保监会授权保险行业协会做,由此由保险行业协会制定交强险,交得最高,收益最低。还有一个大问题,政府转变职能,问题是有这些职能却不做。你说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加拿大猪肉要进中国了,一百块钱一斤。感谢郑老师!下面有请魏加宁研究员。

  魏加宁:首先声明一下,我本人自己一直做学者,提到级别是为了纠正主持人的错误,每次发表文章时,凡是经过我的稿子都把职位去掉,作为一个学者参与讨论。我很赞成周汉华研究员对行政化的批评,对中国现在行政化和官僚化的批评我完全赞成,个人深有感触。我曾在社科院待过(80年代),然后到发展中心,过去见社科院领导,从来不称官衔,都是“马洪同志”“尚清同志”,从没看到官衔,现在大官、小官都得称官衔。

  先谈一点感想,首次来到法律学校参加学术活动,有很多感慨,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老师是吴敬琏老师,我一直琢磨为什么吴老师走着走着和江平老师走在一起了,两个都是大家,过去讲“文人相亲”,可他们两位大家走在一起说明他们看到了中国问题:光从经济角度来研究中国的改革、政府改革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他们两位走在一起是有道理的。这是一个。

  另外这些年我们出国考察,去年去日本考察保险、地方债,发现不管走到哪个政府部门,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这件事为什么这么做,或者为什么这么做这件事。对方政府官员第一件事是把很厚的一本法律书搬过来,翻到第几页,然后告诉我们根据这部法的第几条第几款,把原话给我们讲了,然后阐述。再是我们经常跟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打交道,聊到学术、简历背景,很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不是我们所想象学金融的,甚至不是学经济的,他们学法。后来接触机会多,发现国外甭管在哪个领域里从业,第一件事不是要有很深的理论、学术创造,而是要知道在这个行业里的基本法律规范是什么,要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是我今天来政法大学参加这个会的感受。

  再补充说一句,我非常赞成周汉华说的观点,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突破口就是尽快成立改革协调机构,恢复体改委也好还是重建改革协调机构,否则中国改革肯定要走歪路,要么被部门利益所左右,要么被地方利益所左右。我把这件事情视作判断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的试金石,不做这点事情改革肯定走歪。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上海2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
  • 体育中超-鲁能2-0富力登榜首 申花2-2辽宁
  • 娱乐陈凯歌忆张国荣:人戏不分做到头了
  • 财经北京楼市新规:京籍单身限购一套住房
  • 科技马云:中国企业不缺创新缺管理思想
  • 博客李银河:面对芝麻人生 国人为何如此焦虑
  • 读书袁世凯权谋与厚黑:中国病人
  • 教育80后弃200万年薪回国创业 一年赚1亿
  • 育儿北京10所名小学幼升小面试题大汇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