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中国梦并非模糊空洞的口号

2013年12月18日07:29  环球时报

  【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带给人们巨大的希望和期待,这个宏伟的总体愿景已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高层次组织原则。

  在此,笔者试图对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进行分类学分析,构建一个研究的理论框架,以便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在这个框架下,笔者将探究中国梦的理论宽度和广度,反驳国外某些批评家有关“中国梦只是一句模糊空洞的口号”的论调。

  笔者对“中国梦”在五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历史层面、全球层面和“对立”层面。从国家层面上来讲,中国梦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在个人层面,中国梦指的是中国民众的个人福祉,包括两个分支:物质或身体的福祉,以及精神或心理的福祉。

  在历史层面上,中国梦代表统一、稳定、主权独立、和平的中国,这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心愿。中华文明曾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但自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100多年中,中国受尽各种苦难,使得民众对变革和稳定有着深深的渴望。因此,在历史层面上,中国梦一方面是针对民众的这种心声提出的新愿景,另一方面又可以看作邓小平时代以来政治理论不断发展的延伸。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融合了历代中国领导人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努力。

  在全球层面上,中国梦将为全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国内消费水平就越高,这就意味着中国将进口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以经济乘数效应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繁荣。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能够带来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从而让整个世界都共享中国的成功。

  最后一个层面是中国梦的“对立”层面。它指的是各种中国梦的分支和变体之间的矛盾。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权衡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建设国家、调节各种社会失衡需要快速发展,但同时会带来污染和新的社会失衡。其实这些矛盾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很常见,本身并不新奇。但只要始终将其铭记于心并解决之,将让中国梦从总体愿景转变为能够推动实际决策的指导性原则。

  谈到中国梦的实质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未来提出了变革性愿景。专家学者应该发展和完善中国梦的理论框架,探索理论基础,加强实际应用。这样既可回答质疑者的质疑,亦可反驳批评者的批评。

  中国梦,复兴中华,利在世界。▲(作者是国际企业战略家,著有《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等)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中青报:电视台有权封杀郭德纲
  • 北京晨报:践行中国梦应有责任感
  • 中青报:对“探月有啥意义”的质疑不必上火
  • 长江日报:“站票不能半价”的理由站不住脚
  • 环球时报:发动新疆各族群众打反恐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