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唐:珍惜快时代的“慢新闻”

2013年12月19日07: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4G变成现实,微信异军突起,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时代加速到来,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我们成为不折不扣的线上人、网中人。

  今年,我国的网民数量突破6亿,微信用户突破6亿,微博账号突破13亿……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如同海水般的数据流。裹挟着机遇和风险的大数据时代,正向我们扑来。

  今年,新闻事件更新加快,舆论热点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在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搜寻自己的位置,发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却被新的新闻热点推着快速前行,留下一个个遗憾的背影。

  这些变化、冲击和不适,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是一个崇尚“快”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也迫不及待想让世界知道发生了什么。昨天的新闻已无人关注,上一秒的微博已沉入大海,仿佛新媒体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加速,用更新的技术、更新的内容、更新的方式,生产更新的新闻,制造更新的热点。

  但是,快也有快的代价。

  快了就可能难辨真假。前一秒还是大妈讹老外,引发一片责难之声,下一秒同一批人调转枪头,指责老外撞大妈,满口飙脏话。

  快了就容易遗忘。河南袁厉害家的孤儿们现在怎样了?在美国遇难的几个浙江孩子是如何赔偿的?芦山地震的灾民安置工作又怎样,这个冬天他们还好吗?这些发生不到365天的新闻,就像一个世纪前那么遥远,每一次发问都会颤动我们的心房,都在拷问媒体的责任。

  快了就难免降低标准。因此“秦火火”之流们可以流水线般地炮制各种惊世骇俗的“头条”。制造话题成了一些网络推手呼风唤雨的资本,在新媒体的舆论场里狂妄宣称“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

  快了就容易形成惰性。我们看到当下有些微博只负责发布信息,却不在意信息的真假虚实;有些媒体只顾自说自话,却不回应网友对热点的询问;有些信息发布部门一句话吃天下,认为避过风头就可以万事大吉。

  在这样瞬息万变的舆论场中,无论是自媒体用户还是新闻网站编辑,无论是传统媒体人还是政府新闻发言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需要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当下,探寻新闻生产、信息公开和危机应对的新途径。快的节奏中也需要慢的坚守,在关注新鲜新闻之时也应该去打捞那些未完的新闻,在紧追那些须臾即逝的热点的时候也应该看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在马不停蹄的奔波之中也应该保持追问的姿态和斗志,这既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新媒体时代每个人的责任。

  所以,今年媒体微博异军突起,3.7万媒体微博成为了微博生态圈中的中流砥柱,在权威新闻发布、突发事件应对、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今年打击网络谣言行动得到了各界的普遍支持,一些擅长制造和传播谣言的幕后黑手被曝光,一批网络暴力和网络诽谤的案件得到平反,网络空间的风气也随之好转。

  所以,今年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新媒体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力量。我国已认证政务微博数量超过24万,从信息发布到互动平台,背后体现出观念和理念的转变。

  所有的探索都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能跟上这个快速前行的时代。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也不能因为世界变化太快而忽略那些故事背后的风景。

  这是一个快的时代,累就是快的代价。而一年到头,盘点行囊,如果觉得累并快乐着,那么就什么也没有辜负。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青年时报:“拥堵因房价太低”“砖家”屁股坐偏了
  • 环球时报:1100英雄就义台湾,人民不会忘却
  • 中青报:讨论“站票半价”不是比拼道德优越感
  • 检察日报:公款浪费入罪当慎重
  • 环球时报:玉兔月球跑,西方对华只剩攻心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