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风生
据报道,在河南省宁陵县,“替人上环”成了部分中年妇女的赚钱方式。她们受雇以200元的价钱,到位于县城北面的计生指导站里走程序,以帮助各个乡镇完成上级下发的上环、流产任务。雇佣她们的,是当地贩卖计生指标的中间人。当地计生干部称:“一些妇女来来回回上很多次环。”
“上环”本是为有效控制计划外生育,以保障计生政策顺利推进。可在宁陵县,“替人上环”竟成了一门生意,成一些人的赚钱方式,何其荒唐。而它之所以出现,跟“指标”紧密相关。
就新闻看,问题未必在下发指标的上级部门,他们只是出台“指导性意见”,不具强制性,相反还有些“善意关怀”。可偏偏“温情的指导”,到了基层执行时变成“硬性的摊派”。它是否系故意“念歪经”,以迎合上面意思,目前还无从求证。但可以证实的是,所谓指标,已变成“死任务”——完不成的要被罚款,正因如此,才会有村与村之间为应付任务而“互帮互助”。
计生政策要执行,但也要遵循法规。让人费解的是,既然上级下发的指标非硬性的,基层乡镇在“领取任务”时为何仍僵硬执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实窘境、追求政绩的病态心理固然存在,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些基层计生干部眼里,他们从心底认可了“计生服务活动意味着一茬又一茬罚款”的潜规则,而且,以“变通”方式应付上级指标,还能从中寻租获利。
在宁陵“雇人上环”乱象中,中间人、乡镇计生部门的工作人员、替人上环者,已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每个人都能从中各取所需。正是这种“共赢”的局面,滋生出弄虚作假乱象,再没有人去追究指标下发是否科学合理。
“雇人上环”,说到底是政策执行的走样,计生政策沦为数字游戏。炮轰这种乱象,最终还是要指向计生服务的异化,还有“有害的指标”——当“指标”成为一种罚款工具或牟利途径时,它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这种指标,与其留着,不如废置。
□陈方(媒体人)
(原标题:若依法办事,哪会有“雇人上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