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奇遇记,不是一个公私分明的故事

2014年01月01日07:56  南方都市报

  由于失主手中已无iPad发票,出境时亦未填写申报单,只好交了200元关税拿回失物。许多网友看了报道忿忿不平,发帖为失主喊冤。比如有人认为,既然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是用过的旧机,iPad里也有失主的个人信息和照片,想证明身份不难,海关为何就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事实处理呢?

  老外拾金不昧,海关横宰一刀。按照失主的说法,“人家挪威人拾金不昧,捡到后千里迢迢地寄回,结果到了国内还要收税,明明是旧机还要收10%的进口税,不交钱就不给拿”。我一开始还挺同情失主,但这句话让我越想越感觉哪里出了问题。倒不是认同“旧机收税”有理,而是觉得不该把道德跟法律混在一块儿说。孔乙己觉得偷书不算偷,也是给钻空子行为赋予道义色彩,好像读书人就高人一等,有豁免权。

  我的意思是,用老外品格高尚来反衬海关人员素质低下,这不是一个公私分明的故事讲法。一个是人情,一个是法理;于公,出境要主动报关、遵守税法有关规定;于私,既然老外掏了腰包,失主是不是该奉还邮费或回赠小礼品,这才叫合情合理,也合法?当事人和新闻报道,都不宜把公私分明的两件事混为一谈。

  香港电视经常播出一些警讯节目。假如报道这样一条案例,节目最后可能有身着制服的主持人走出来告诉你,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出境之前应该填写报税单。像我这样的经常偷懒,过海关怕麻烦的旅客,将来就会留多一个心眼,否则只能自认倒霉。

  问题在于,大家都习惯守法的地方,什么事都好办。换了地方,比如在国内,话题总会从原则问题变成宣泄怨气——— 有人会说,你收那么重的税,咋没见我享受到啥福利。而在现实中,假如你在办事部门有朋友,遇到这种事,可能不至于要交钱。

  收税以后拿去干什么,如同娜拉出走以后会怎样,这类终极问题,我一时也答不上。凭经验我知道,假如以iPad里有没有失主照片来断案,不消说,很快就有走私分子往走私iPad里灌照片以逃避关税。民众看到类似新闻心情复杂,因为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走私分子,我们身边有人在钻空子。大家和气生财,明明可以通融枪口可以抬高一寸,为何偏对我死心眼。凡事通融的文化,通融出了各种人情和白条、后门和腐败。

  当然,作为小市民,总觉得假若有一天,政府各部门都能像海关对待这台iPad一样,对公款吃喝、贪污腐败也严格执法就好了,但这一条,以往听到的好像总是坏消息。好消息是,从今天起760多种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下调关税。新年新气象,期待关税继续下调,期待政府部门依法办事,也期待大家都来做守法讲理的好公民。 □麦嘈

 

(编辑:SN057)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青年时报:我有点同情张艺谋了
  • 北京晨报:警惕黄佟佟式的歧视
  • 环球时报:为中国政府同安倍“绝交”鼓掌
  • 王传涛:“脱销的包子”是一种跑偏
  • 南都:男性亟待纳入性犯罪法律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