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倍晋三不顾多方反对和规劝、执意拜鬼后,中日关系目前已打上死结,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日前明确表示中国领导人不会与安倍会面。两国之间的坚冰能否化解、如何化解,只要安倍仍然执政,连问这样的问题都已失去意义。中日恢复正常关系的路径已不在安倍,而在安倍之后的日本主政者。
中日关系弄到这般地步,钓鱼岛、靖国神社等具体问题只是导火索,背后有远为深刻的现实利益纠葛和战略思维考量。中日纷争有着特定的东亚历史情境。自17世纪中国清朝建立以来,日本始终认为自己在文明上高于中国,在清代期间是由于外族入主中原、中国“由夏变夷”,而19世纪后期以来,则是因为日本在接受现代西方文明上比中国迅速,在现代化程度上比中国领先。近代以来的中日冲突与战争,在日本右翼的思维和宣传中,因此乃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改造”。这种心理今天依然存在,不过改头换面,以20世纪下半叶日本在经济上的成功、日本乃是亚洲的“优等生”的面貌表现出来。
这种日本式的文明例外主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中国在其他领域的迅速发展,而越来越没有说服力。中日当前在亚洲和全球的不同位势,为近几百年来所未有,日本不仅在抽象的精神文明层面,而且在具体的物质文明层面都已不再具有优势,由此产生种种不适和焦虑是自然的。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不过是想通过为历史招魂,来强化日本的文明优越感和对抗中国的合法性。而事实上,安倍的作为,是一种美化侵略战争、挑战颠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极为错误的行径。
横亘在中日之间的深层情结,需要时间来慢慢清除,对此不宜抱有任何理想主义的期望。十余年前,还曾有中国学者以感性的笔调,提出要建立“对日新思维”,由此引发的争论不必再说,它的无效却是必然。然而,从现在开始,与以往抽象强调“中日友好”不同,当下中国却又的确需要重新思考,在建构合理的中日关系、最终实现中日和平共处乃至友好合作的路上,在战略和策略上应有哪些新路数,要有些什么样的调整。依愚之见,不能不有以下四点:
一是直面冲突。安倍及日本右翼在当前的表现,已非对话沟通所能调解,未来中日之间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再说是意外。中国对来自邻邦的有意挑衅,只能奉陪,需着眼最坏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锤炼实力。中国如今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很多方面,都已显著拉近与日本的差距。还应继续奋发,把经济做得更强,把科技弄得更棒,把社会治理得更有序。当中国在各方面都有优良表现并优势明显时,日本长期以来与中国交往的文明优越感也就会彻底崩溃,右翼保守势力与中国的对抗意志也会陷于瓦解。
三是积累道义。在靖国神社、慰安妇等问题上,中国具有道义优势。安倍拜鬼容易让世界把日本与其不道德的过去相关联,对中国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中国不妨在历史问题上做出更大更多的文章,让世界懂得中日在如钓鱼岛等具体问题上的争执,其实都与历史有关,从而赢得国际上对中国立场和态度的理解、尊重。
四是建立高度。中国已是全球性国家,无可回避还会成为诸多领导型国家中的一员。中国已具备相当的实力,因此也要有高度自信,可以通过运筹世界大局,将中日关系纳入到复杂的国际网络,实现两国的最终和解。
在安倍政权已显露其狰狞面目后,中国大可相信时间在中国这边,中国有能力赢得对日本右翼的持久战。
梨梦舟(北京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