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英:整风是用道德和制度改造官

2014年01月21日07:22  环球时报

  许晓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意味着2014年反腐风暴必成大气候。执政党能将反腐坚持到底,自然是人民之福。

  执政党以雷霆之势反腐整风。一些人惊呼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再现,感到不安,甚至质疑运动式反腐能否长效。事实上,有历史记录的最早整风当追溯到商代初期,贤臣伊尹大张旗鼓整顿“三风”。古今整风最大的相通处是,它是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将任性的政治人物用道德和制度管住,将其改造成理性人。

  伊尹总结的“三风”是巫风、淫风、乱风。用今天的话说,巫风指沉迷于歌舞娱乐,不问政事;淫风指贪溺于财富宝物和过度热衷游猎活动;乱风则是指嘲笑道德之言,没有政治理想,行为好像顽童。伊尹以冢宰身份,在祭祀商朝祖先的场所,严正地向年轻的商王太甲和大臣诸侯发出训示。警告这些有位者:如有“三风”中所列举的任何一项行为,卿士败其家,邦君亡其国。太甲身染“三风“却不以为意,后被伊尹放逐到桐宫闭门思过。这成为此次整风的标志性事件,为后世所称道。

  “三风”所涉及行为无一不是任性放纵的结果。今天反腐首先要纠正的“四风”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悖公职人员的伦理操守;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通常表现为恃权傲慢和投机行为。细究起来,都与人的主观任性有关。

  一个政治昌明的社会,政治人才应具备理性精神。所谓理性精神,基本包含三方面内容:政治理想、政治伦理和理性思维。政治理想和政治伦理在不同的时代其具体内涵会有所不同,但二者的表里关系一以贯之。即要使一个人真诚恪守政治伦理,必先以政治理想作为内心的信念。古代的“三风”和今天的“四风”,无疑都是缺乏政治理想和有悖政治伦理的表现。中国人推崇教化的力量,认为理性精神的树立要靠长期教育和训练。反腐败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这种理念即所谓德治思想,要治国,先治人。

  当今时代,强调民主监督和制度制约,让理性思想落实到制度中来。不过,没有理性的人,即使有理性的制度,也会因无力实施而变形。当下中国,最缺乏理性精神,因为一些官员的理性往往被贪欲所蒙蔽。将政治理想和政治伦理细致入微地渗入制度设计,且制度被力行,才能遏制贪腐之风。最近出台一系列措施规定已显现这种意向,如禁止年关公款消费、限制裸官升迁、清理个人海外账户等。理性精神体现在针对性和细节中。我们惟有继续努力。▲(作者是西北政法大学讲师)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袁越:转基因食品标签是变相歧视
  • 放心与知情:一个美国专业人士眼中的转基因
  • 北京晚报:让座还是不让座,这是个问题
  • 现代快报:不解公众需求,如何解“一票难求”?
  • 环球时报:零容忍反腐为全面改革开创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