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蒙
法国总统奥朗德爆出绯闻,法国人没有震惊与愤怒,反而饶有兴味地欣赏他与情人约会的照片。而中国官员陷入“开房门”则可能丢官下台,中国舆论也多持“零容忍”态度,与法国的宽容不啻天壤之别。
这一差别首先来源于文化与历史的差异性:法国乃至欧洲自古以来男女关系就相当宽松,古希腊神话中充满了乱伦、通奸等情节。中世纪后,基督教强调一夫一妻制,但国王、贵族均以有情人为荣,国王们几乎个个是情场老手,教皇也生活放荡。而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儒家道德规范,用“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要求领导人。虽然允许三妻四妾,但必须控制在道德律法与保持社会家庭稳定的范围内。新中国成立后,一夫一妻不仅是社会家庭形式,还是道德要求。中国人由此认定:凡是婚外情总是不好的。
在这一点上,美英社会其实与中国颇为相似。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事件后,竟然要到议会上说清楚,法国人对此十分不解。而这是受宗教的影响。16世纪宗教改革后,荷兰、英国乃至后来的美国都成为新教、清教国家,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力大大强化,基督教道德律一直扩展到私生活领域,总统对妻子不忠就意味着会对选民不忠。而天主教影响下的法国,经过法国大革命与非宗教化运动,逐步摆脱宗教道德律,道德开放成为社会发展的结果。现今法国人认为私生活神圣不可侵犯,且与公共生活没有必然联系。正因如此,法国人不懂为何中国人事事都怪在“小三”身上。他们觉得,表面清廉、没有“小三”的官员也完全可能贪污腐败,而奥朗德有情人不等于当不好总统。
中法的这一差异还在于社会体制不同:法国行政体制、政府部门很少直接掌握经济资源,与经济部门联系很少,公法私法泾渭分明,因此官员经济权力有限,贪污腐化可能性小。中国还在社会发展转型阶段,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关系依然密切,官员容易掌握经济资源,人们对官员贪污腐败更为警惕,私生活就常常成为人们评判推断官员好坏的标准之一。
另外,法国人认为能说会道、幽默、有知识懂道理的人是受欢迎的政界人物,而中国更强调稳重、顾全大局、公共场合不苟言笑、不卑不亢的官员良好形象。《纽约时报》记者爱兰娜·西奥利诺在《引诱:法国人如何玩生活游戏》一书中认为,法国懂得“引诱”选民的政界人士会轻松当选,而缺乏幽默感、不懂“引诱”艺术的人别想当总统。中国就没有这样的逻辑。
理解了上述差异,也就理解了法兰西的“浪漫”真谛,理解为何奥朗德“劈腿”而不跌民意分的奥秘。▲(作者是法国资深媒体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