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新:异化的尊严

2014年02月24日15:41  新华网

  马年前夕,一位在美国的朋友给我发信,说有一篇走红的妙文推荐给我看。我在邮箱中找到,是一篇题为《中国式尊严》的文章。看后,没见到作者是谁,看文中语气显然是个中国人,在下边的文字中,就用“尊严”二字的汉语拼音字头称他Z先生吧。

  文章开始,Z先生讲起回国探亲,一个副县长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回国,Z先生想都没想就回答:为了有尊严地活着。

  接着,他讲起副县长同学如何开着豪车拉他炫耀,如何到酒店大吃大喝,如何训斥服务员。他还讲到一个发了财的同学如何包二奶。他感叹,“在中国,一个人是否被尊重和被尊重的多少取决于你身上披着的社会身份的大小和财富的多少”。

  Z先生还讲起自己在中国经常受到歧视,或因服装,或因口音,或因面孔。而他到了美国之后,“个人经历从未被人公开歧视过”。他在美国处处感受到尊严,却从未看到像中国官员那样的狐假虎威。

  Z先生还骄傲地告诉国内同学,自己每天给自己和家人当司机,有时也给朋友和同事当司机,他认为这也是一种尊严。

  总之,Z先生觉得在中国没有尊严,中国的大众们也活得没有尊严,在美国才有尊严。

  Z先生的用意有非常好的一面,即像鲁迅先生一样,鞭挞中国文化中的糟粕,提示国人追求和创建新文明。他列举的现象确实仍大量在中国频频出现,他介绍的美国情况也是事实。但我看完文章后有个疑惑,这样的文章为何会走红。

  噢,是我们不时髦了。

  中国有个笑话。一个人在大街上吐了口口水,然后围着口水看。很快,有几人相继过来看热闹,接下来,围的人越来越多,站在外边看不见的急得高声喊叫。现在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有一个滑稽的现象。只要是糟踏中国,只要是糟踏中国人的言论和文章,很容易被人叫好。叫好的人若能说出其中子丑寅卯也算是有些道理。有趣的是其中许多人就像看口水的人,根本不知道里边是怎么一回事。我这里不是说中国这好那好,我只是觉得中国冤枉。

  中国没有尊严吗

  我并不反对Z先生的所有观点,他甚至说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只是觉得他的观点太绝对了,特别是观察问题的立脚点没有找准。Z先生举的例子是事实。但这不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部,不是中国生产关系的全部,不代表本质。

  中国确实存在尊严弊端。从历史上看,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门阀观念培养了官贵民贱的世风,特别是程朱理学得宠后,比较典型的是宋明两朝,就更不准普通民众有思想、有尊严了。这样的社会制度只允许皇上有思想有尊严,普通百姓妄图拥有则要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天子脚下,只有老老实实当奴才,才会有稳当日子过。

  在现代中国史上,“文革”是践踏人权、摧残人的尊严最为严重的时期。再看现实生活中,城管打人、医生无德、牛奶中加三聚氰胺、假冒产品、随意侵犯人权,还有司法不公,当官者肆意弄权,发财者包二奶等现象亦不乏见。人在中国生存与在别的一些国家生存相比,的确需要更强的生存能力。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没有尊严,中国人不讲尊严。

  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个讲究尊严的国家,《古文观止》等书籍中的故事这样告诉我们。战国后期出现百家争鸣,以儒、道、墨为代表的学说更是着意表述追求尊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我认为这里应是“敛”字,收敛的意思。俭,俭朴,用在这里似不妥。按中国文字形成的六书说,敛与俭均为佥部,通假使用也未尝不可),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也不是挂在空中的。士可杀不可辱,不吃嗟来之食,上善若水,都是中国式尊严的典型表述。西方文化讲究绅士风度,而中国文化则讲究君子之气。我倒认为,绅士风度过重于修身,重视外表举止,而君子之气则重于修心,重视心内的修炼。仁、义、礼、智、信,都是修心的。当然,中国人也是讲究修身的,温、良、恭、俭(敛)、让,不就是典型的修身吗。

  现实生活中,中国也不像Z先生说的那样没有尊严。在法律保护下,中国绝大多数人过着正常生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绝大多数人保持着特有的人际关系,相互尊重,甚至还有浓于西方人的亲情。

  中国式尊严中,人情味重了些;美式尊严中,面子的味道重了些。它们是怎样形成的,我说不清楚。但有一个另外的比较,好像做了些注解。我们知道欧洲最早的著名诗歌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我们还知道中国最早的著名诗歌是《诗经》,如《关关雎鸠》。它们是人类历史上两类不同诗歌的代表,一个是英雄史诗,一个是爱情诗歌。讲面子与讲人情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瞎子摸象”是中国的一句成语故事。我觉得Z先生就像那位盲人,摸到了一只象腿就以为自己摸到了大象的全部。他列举的那些现象确实客观存在,但不代表中国的全部。而且,在有良知的中国人眼中,那些现象也是人渣所为,从历史到现在,一直受到鄙视。我和Z先生一样,对其没有好感。

  Z先生说到了土壤,我也说说土壤。我曾在《文化土壤论》一文中写到,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包括文学、哲学、音乐、服饰、语言、习俗、装饰、饮食等,都是那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植物。土壤中有什么样的元素,它便形成什么样的基因。尊严及尊严观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Z先生写《中国式尊严》的思想根源,大多是从中国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当然,也含美国及西方的氮磷钾。

  中国的尊严出现障碍,怨不得哪一个具体的人。中国的历史太长太久,留下不少别人没有的好东西,也积攒了比别人多的劣根性。它是一本非常厚的书,千万不要轻易说,我读懂了。任何一个有厚度的中国人都不敢这样说,因为他知道那样说了自己要露怯。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又存着许多不文明、甚至野蛮。我以为,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Z先生说,在中国,当官的和有钱的人不缺尊严,缺少尊严的只是普通老百姓。在中国当官有钱就一定有尊严吗,答案是不一定。你搞贪污腐败,一样被收拾;你动辙摆阔撒钱,一样遭白眼。我也是老百姓。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不慕虚荣,不图显赫,安安生生过日子,当然不是逆来顺受,有什么不好。谁高看我一眼,谁低看我一眼,那是他的事。我们不需要Z先生羡慕的那种尊严。

  Z先生的文章还谈及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制存在的弊端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公权与私权的失衡。我很认可这样的表述。过去听人讲起某种现象、某种弊端的根源是体制问题时,我常问,难道体制不是植物?体制是人设计的,难道这些人,这些人的想法不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吗,也是从土里长出来。有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就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体制。把文化和体制分开看显然过于简单。现行政治体制确有弊端,中国新的领导层下决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底层民众。前不久结束的三中全会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做这些需要时间,更需要科学性、历史性的判断。前景怎样,历史会告诉我们。

  中国的文化环境、尊严环境的确有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只是经济上去了,还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况且现在还不能说中国的经济有多么强大。人均收入并不高,金融体系不健全,自主产权品牌少,对环境的保护也不够。即使将来真强大了,也应当是个文明的国家、文化丰厚的国家、友好的国家、有尊严的国家。中国人不能仅为世界贡献物质产品,还要贡献文化产品、精神产品。

  尊严是别人给你的感觉,自尊才是自己的感觉。任何人也没有权力要求别人与你有一样的感觉。

  说说美式尊严

  Z先生写道,他在美国处处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从来也未被人歧视过。

  是的,是的。在美国的确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这种普遍性的文明。我接触过美国的白领、蓝领和一些官员、知识分子,亦到白人家、黑人家及华人家做过客,那种彬彬有礼、那种友好礼貌,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美国人法制观念强,一般不乱来。没有去过欧美的人,也可以在《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卡门》、《葛培丽娅》等作品和剧目中感受到欧美式绅士风度和尊严环境。

  首先,人家的葡萄不是酸的。那种文明是美国的好东西,同时也是人类的好东西。

  有位年轻朋友曾问:当年开发北美大陆的欧洲人到底把什么带到了美国;有人答资金,有人答科技,有人答是冒险精神。我答,文明、文化。欧洲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征战,特别是宗教战争,欧洲人饱受其苦之后开始理性思考。十三世纪,英国人制订的“大宪章”,明确规定国王要对公众施以公正,国王也不能剥夺其他人的财产。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公民权力尊严的宪章,尽管制订“大宪章”的人是英国的约翰王和贵族。后来多少年经过40多次修改,原意未变。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代表的开发北美者,没有将宗教战争带到北美大陆,相反,还有意识在制度设计中抑制其滋生。华盛顿的确是个伟大人物,他领导的独立战争胜利后,没有选择当欧洲式的君主,而是选择了今天这样一个国体设计。他们把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和后来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优秀理念带到了新兴的北美大陆。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还有卢梭的契约论,讲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人的责任和人对人的责任。美国联邦宪法加上五条修正案一共没有多少文字,但主要内容的基础就是这些东西。它们是构成美式尊严的基础。不要大方地说,它是欧洲的,它是美国的。这样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性,是全人类的。

  有一点似乎要说明。Z先生看到的美式尊严也是一只象腿,不是一只完整的大象。说起历史,创造了美国主流文化的盎格鲁·萨克逊如今拥有高贵血统,而当年在欧洲曾以海盗闻名,再往前推,他们还是在北欧森林中打猎的“野蛮人”呢。当然,这种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不应受到嘲笑。

  再说现在。千万不要以为美国人心底深处都认为黑人与白人、穷人与富人是平等的,应享受同样的尊严。美国人的绅士风度会叫人看不起谁也不在面皮上露出来。像Z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在美国感受的尊严只是一般的尊严,大的尊严人家不会轻易给你。没有多少美国人会愿意选你当议员,也没有多少人会认同你是个高档次的人。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你是去“享受尊严”的。Z先生说,在美国,他的个人经历从未被人公开歧视过。美国人与中国人一样也是存在歧视的,但歧视点不一样。你的个人生活经历,不在人家的歧视范围之内。

  况且,Z先生在讲述美式尊严中,只看到了美国的民主,没看到美国的霸道。世界上一些人喜欢强盗的彬彬有礼,却厌恶受害者的贫穷愚昧。美国决定打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了50多天,伊拉克死了十几万人,萨达姆也一命呜呼,结果却是,伊拉克根本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个人怀疑另一个人偷了自己的东西,把对方痛打一顿之后却发现自己的东西没丢,你说谁损害了谁的尊严。这是作为一个高级动物的起码良知。然而,美国没有道歉。因为打的是“流氓国家”,打错了也是对的。当然,这里还有深层次的原因。美国要控制这里的石油,还要借此打压欧元。没有哪个国家的军舰会到美国海岸线附近巡弋,而美国人则需要保护其军舰可以随时到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的尊严。美国只要美国人的尊严,这就是强者的尊严观。

  此处多说两句。当今世界引发各种矛盾的根源,我归纳为“三义”。

  一是利益。利益是国家与国家友好或交锋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外交谈判中的唇枪舌剑,硝烟迷漫中的飞机大炮,领土之争,贸易之战,最后还是落在“利益”二字上。

  二是“主义”。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大本营没了,“华约”已成为历史故事。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国体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结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还在学《资本论》,对剩余价值和寡头经济的痛恨却不如昔日,他们也在搞市场化,也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做着生意。而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却丝毫没有客气,寺庙里死一个僧侣,如果发生在印度,不会有人搭理。但是发生在中国,西方媒体就会不依不饶炒起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也好,对投资项目的限制也罢,骨子里都是因为你是“社会主义”。

  三是“教义”。宗教战争是有史记录以来发生最多的战争,特别是欧洲的古代史简直就是一部宗教战争史。土耳其的首都,基督教占领时叫君士坦丁堡,伊斯兰教徒执政时则叫伊斯坦布尔,新约、旧约,新教、异教,十字军东征,只要你玷污了我的宗教教义,就是伤害了我的尊严,怎么办,开打吧。至今仍有人把美国对伊拉克、对阿富汗的战争称作是新十字军东征。

  比较尊严,“三义”是更深刻的东西。尊严可以附在“三义”上,“三义”决定尊严。优雅的欧美绅士们从未直接把这些内容的实质说出来。

  Z先生的尊严何在

  去美国的人,有留学的,有谋生的,有闯世界的,还有做其他营生的,目的只为有尊严的活着而去美国的人恐怕不是多数。我们不必苛求Z先生,但,人不能仅凭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更不要活在自己的道理之中。

  Z先生觉得在中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尊严,所以委屈了。其实他一点也不委屈。从小处说,他在国内时不显赫,没成就,再加周围势利眼又多,所以没享受到他启盼的“尊严”;从高处讲,就其修炼程度,就其对尊严的认识,他真的不该享受到真正的尊严。

  文中写道,他现在美国找到了尊严。在他眼中,13亿同胞仍然生活在“无尊严”之中,显然,Z先生已高他们一等了。不知追求这种不平等是不是美式尊严。

  人一般是在懂事之后才开始追求尊严的,然而,几乎是在懂事的同时,人开始学会改变客观世界。不知Z先生在对出生地产生厌恶的同时,有没有产生过改变它的责任感,去把它建成一个有尊严的国度。

  这种责任感及为之做出的努力,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国内外学过管理的人都知道马斯洛关于人需求的五个层次的理论。尊严属于第四个层次,最高的第五层次的需求则是实现人生价值。

  Z先生不愿回国也没什么不好。他能使用“回”这个动词,说明还没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但不必把不回国看成是一种荣耀。你认为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尊严自己去找好了,用不着写文章宣扬这种“告别”。你出生的国家有13亿人,能都像你一样到国外去找“尊严”吗,哪个国家容得下?况,这13亿人中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种寻找呢。

  我猜想,美国人其实是看不起Z先生的。因为你不是这块土地的开拓者,不是这里文化的创造者。人家的尊严是经过洒热血换来的,你从未参加过为信仰而战、为尊严而战、为荣誉而战的战斗,却在享受人家现成的尊严。迸发追求尊严的勇气远比享受尊严更应受到尊重。

  Z先生这样认真地观察中国的阴暗面,幸亏是针对中国。她宽容也好,无力也好,没有多少人会理会你。写到这,我想起两个字:从容。Z先生在中国一定不从容。到了美国,享受到美式尊严,按说该从容些了。看了他的文章后,感觉他还是不从容。王国维说做学问者有三个境界,看来Z先生还处在“为伊消得人憔悴”阶段,尚未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我猜他的年龄大约在四五十岁吧。年纪太轻,一般还不会这样认真比较;年龄大些,又不愿这样认真比较。

  文章看到后边,我有些糊涂。Z先生现在到底是拥有了尊严还是缺少尊严,以文章所言,似乎已拥有;可一分析又觉得缺少。中国有句老话,缺啥喊啥。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礼貌。这样说吧,真正拥有尊严的人是不会在那么多无关紧要的地方在乎自己尊严的。这就是君子之气。

  Z先生的文章若是写给有尊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看,他们会看不起这样与同胞说话的。在外国捡了个好东西,偷着乐便是,写这样的文章,就能找到靠近文明的感觉?其实,他既未找到大多数中国人的感觉,也未找到大多数欧美人的感觉。他只找到了他和他那部分人的感觉。那部分人不是几个人,也有许多人,但与上面两个大多数相比,只能算是少数了。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来看待中国缺少尊严的问题呢。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自视清高,不幽默。

  寻找真正的尊严

  我无意做Z先生笔下鞭挞的那个国度文化的卫道士,只是试图讨论一下思考的质量。

  其实,Z先生列举的当官同学和发财同学的举动哪里是什么中国式尊严,不过是仗势欺人,不过是狐假虎威,不过是摆谱罢了,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糟粕,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表现。

  拥有尊严是每个人的天生权力。

  什么是尊严,我的一个学生认为:尊严包括人的三态:一是生态,即生存状态,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不能称之有尊严;二是情态,即情感意念,缺乏精神意志,没有己见,任人摆布,亦不能称有尊严。三是“心态”,能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初。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尊严是从哪里产生的?根本上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一是来自理性。这里边包括科学、冷静;其次来源于文化,这里边包括文明程度、教育程度、地位、威信、习俗和举止;第三则源于经济,在整个世界上,穷人还是叫人看不起。穷国还是叫人看不起。好,咱不说谁看不起谁。反正,人穷、国穷,容易叫人家忽视,容易被人欺负。社会进步程度不一样,有什么样的文明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尊严。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阶层,都会有不同的尊严和尊严观。

  不能回避一个问题。讨论中国式尊严仅讲历史和文化是缺乏说服力的。

  不应回避现实。

  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意义和目的也在于改变现状。目前,中国的底层老百姓确实缺少尊严,原因既有传统腐朽文化“官贵民贱、嫌贫爱富”的残余未除,也有时下世风不正的因素。忽视民众尊严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今,提升民众的尊严尤其是底层公众的尊严已经成为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大课题,也是建立民主法制社会的大课题。

  日历翻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尊严的内涵已由农耕时代的“仁义礼智信”发展为以“自由、民主、平等、法制”为代表的现代尊严。

  自由、民主、平等、法制是构成现代尊严的基础与核心。

  当下最需要做的,不是掩饰中国人特别是底层老百姓缺少尊严的现实,也不是站在国境线外边用美国的标准丈量中国的尊严,而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人人都为应有的尊严而做出实际努力。我们希望国家层面为提升公众尊严出台相关法规及措施,建立制度制约,但最根本的还要来自每个人为争取尊严做出的努力。

  我们的确可以讨论一下什么是尊严,怎样才能拥有尊严,但标准不是美国。

  如何看中国式尊严,Z先生的观点不一定会得到多数中国人的赞同。中国人的许多大家和平头百姓很少追求前呼后拥、吆三喝四的尊严,他们认为这是虚荣,不是尊严。Z先生为家人和朋友开车时感到很骄傲。其实这对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讲,都是平常事。“骄傲”什么,一个需要“尊严”和“骄傲”支撑的人其实是个虚弱的人。

  我倒是十分敬佩一个美国人,斯诺登。为了别国的尊严,为了他并不认识的众多外国人的尊严,他向自己国家的尊严挑战。他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人们少数时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数时间则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斯诺登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正在漫骂和逮捕他的那些人则是在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谁更有尊严呢?想想看。

  人人回归理性,尊严自然而生。

  大千世界就是这般怪异,有些东西本不是什么好玩艺,却很流行,比如感冒病毒;有些东西,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却没有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也没有人说一声谢谢,比如空气。

  中国人什么都学美国那是胆子太大,必受其害。中国人什么都不学美国那是胆子太小,没出息。

  向理性致敬!

  2014年2月19日于成都

(原标题:异化的尊严)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要多傻多假才能说乌克兰“胜利”了
  • 谢勇 :真假柴静
  • 乔磊:美国人为何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
  • 新京报:“亲戚办证很顺利”无法为“办证难”开脱
  • 钱江晚报:推广以房养老,请先打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