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马航事件或是南海反恐合作起点

2014年03月10日07:18  环球时报

  【马来西亚】胡逸山

  马来西亚航空失联班机至今仍音讯全无,引起多方密切关注。由于机上有154名中国乘客,此事件也在中国产生很大回响。

  在这时就揣摩事件的肇因,为时过早。但根据马国有关方面消息,该航班上至少4名乘客身份存疑,其中两位乘客的护照被盗用。这未免让人联想恐怖主义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美国联邦调查局已派遣特工和技术专家赴马协助调查。这次班机目的地是北京,机上多是中国乘客,中国亦应派出反恐和安全专家,立即参与事件调查。

  以恐怖主义行为来达到政治目的,蓄意伤害无辜百姓,无论其实践者打着怎么“神圣”的旗号,抱着如何“崇高”的出发点,肯定是人神共愤。美国的“9·11”惨剧大家耳熟能详,而去年年底俄罗斯沃戈格勒大爆炸也几乎震撼了过后的索契冬奥会。在本地区,上周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还有印尼多次和爆炸案,也更加深了各国当局反恐的决心。

  无论这次失联班机事件是否真有恐怖袭击,在地区开展反恐合作都不可避免。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具有各个层面的反恐合作机制,包括信息互通、联合演习等。在国际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大环境下,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邻近国家,也应促成类似的反恐合作机制,可以由信息互通开始做起,成效加深后再提升合作层次。

  另外,这起事件曝光后,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邻近国家都抛开歧见,把时僵时弛的南海领土领海争端暂时摆去一旁,纷纷派出舰船、飞机、救援队等到相关海域通力合作,搜索失联航机及乘客。

  坦白说,南海的各项主权争端,短期内几乎肯定不能完善解决。而“搁置争议”理念虽好,也在近30年获得如马来西亚等南海主权声索国的积极响应,但丰富资源的强大诱惑也令另一些声索国蠢蠢欲动,有意无意地破坏了一些既有的默契。而人道救援却是一件南海各方都能接受,也会积极参与的事项。

  所以,中国在这方面应采取更积极行动,在参与《南中国海行为准则》制定的同时,与南海各方共同构建包括人道救援、缉私缉毒、打击海盗等的有效机制,让各方在以后类似合作中建立互信,“搁置争议”也会由理念逐渐演变成现实,大家距离“共同开发、互惠互利”的目标也就更近了。希望这次悲伤事件成为本区域搁置争议、合作反恐的一个正面契机。

  马航因过去发生类似重大事件的次数不多,所以在本次危机处理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也期待马航乃至马国政府与人民,竭尽心力及早给机组成员和乘客的亲友们一个明确交代。▲(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关注“失联”飞机是一场生命的守望
  • 人民日报海外版:这一天,我们共同祈祷
  • 马航飞往北京航班失联事件媒体评论汇总
  • 人民日报:心手相连 祈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