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普京镇住西方,难在长期主动

2014年03月19日07:24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普京17日批准启动了接纳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律程序。他18日对俄罗斯议会发表讲话,称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神圣领土”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克里米亚代表签署了条约。克里米亚的入俄进程比外界预测的更快。

  西方当年支持科索沃独立彻底搅乱了国际法的标准,对于克里米亚“公投”是否合法,俄与西方高度对立。这是整个世界付出的代价。

  美国和欧盟都宣布了第一轮针对俄罗斯高官及金融寡头的制裁,俄方部分人士当即予以嘲笑。这些针对个人的制裁的确只够表达美欧的态度,是否启动能够损害俄罗斯经济、但又必然自伤的进一步制裁,那才是测量西方遏制俄罗斯决心的真正指标。

  普京充分展示了其在维护俄罗斯利益上的坚定性,他给西方和整个世界都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来,普京将会一鼓作气,在乌克兰东部等更多地区发动西方所认为的“挑衅性行动”,还是他会表现出灵活和弹性的另一面,这将影响西方对莫斯科战略意图的判断,进而深刻影响它们对普京政权的认识。

  奥巴马对俄罗斯采取战略遏制行动的手段有限,整个西方目前所做的,大体是对克里米亚闪电般局势进展的临时反应。西方习惯了对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不断蚕食,但对普京当前尺度的反制始料未及。

  普京在克里米亚发动反击,重挫西方自冷战结束以来不断东扩的攻势,俄罗斯与西方的战略边界正被重新画出。由于西方东扩的阵线拉得太长,又遇经济危机,有了强弩之末的乏力,而不断受到挤压的俄罗斯借助经济回升积蓄了反弹的力量,莫斯科因此有了当前的主动。

  然而俄的力量毕竟有限,它既无苏联的国力,又无华约的盟助,如果西方最终下决心同它开展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那么莫斯科将遭遇的挑战,会比华盛顿和欧洲面临的考验更严峻。

  经济制裁将导致双输局面,但西方的总经济规模十几倍于俄罗斯,它们可以在美国的组织下分散压力,而俄罗斯却不得不独担。双方对这场斗争的投入和痛感都是不对称的,西方如果以冷战时期的意志对付普京,那么它们还是能够形成一定杀伤力的。

  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社会的稳定并非绝对可控。俄民众这些年尝到油价攀升带动经济复苏的甜头,习惯了与西方自由交流的宽松,克里米亚危机可以一时刺激民族主义,但现代社会的民族主义都有一定的泡沫,如果国家的强硬外交导致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政府最终将失去支持。

  普京现在处于国内支持的巅峰,这使他拥有了灵活使用策略的更多空间。莫斯科教训了西方支持的“颜色革命”模式和它的追随者们,迫使西方重新考虑乌克兰应在欧洲扮演的角色,普京及时把控节奏,给西方留下体面退缩的空间,这应是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的首选。

  西方已经意识到在克里米亚输定了,莫斯科接下来应尽最大努力避免克里米亚出现交火和流血。它同时应意识到,如果克里米亚模式在乌东部重演,西方的反应将比它们在克里米亚表现出来的更强烈,也会更实质。

  美国和欧盟应就乌克兰的战略地位与克里姆林宫认真谈判,目前西方已经有乌克兰应当保持“中立”的反思,这说明克里米亚带来的冲击已经够西方消化一阵子。

  克里米亚这一幕带来欧洲的剧烈震动,它有可能是莫斯科的一个胜利,但也可能仅仅是俄与西方漫长对抗的开始。俄与西方注定充满纠葛,但保持双方摩擦的低烈度符合莫斯科的长远利益。普京的团队大概早已对此了然于胸。▲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中国外交其实不缺钙
  • 东方早报:马航事件与中国媒体的软肋
  • 环球时报:“限行”治霾,巴黎人抱怨不多
  • 环球时报:俄美不是两只蛐蛐,互掐恐殃中国
  • 徐静波:中国人为何总是自己瞧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