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乐风:住房信息联网难在破利益藩篱

2014年03月18日13:31  海外网 收藏本文

  今天,全面深化改革触动各方利益,被称作比触动灵魂还难。个人住房信息的全国联网便是一例。按照原本的设想,这项工程早在去年6月底就该扩展到500个城市。“大限”已过,目标依然难产,联网城市刚过60个。好在近日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再次明确了2020年的时间表。

  从2010年提出实时监控,到2012年的延期、再逾期,最终2013年的爽约,一张住房信息网,缘何如此难织?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技术上的阻碍显然构不成理由。无论基础数据的采集,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一些地方动辄“三年再造一个新城”的本事都有,联网住房却难如蜀道、难比登天。这其中,非不能也,实不愿也,地方利益藩篱的梗阻才是真实诱因。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拨动了哪些敏感的神经,还得从这项工程的目的与功效谈起。从联网目的上来讲,主要是想掌握情况,生成对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产权信息变更的精确控制,进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但是,联网在客观上也对“房叔”“房姐”们造成了压力,就是民众常言的反腐效应。这样一来,有些人难免对此心存忌惮,不愿推进。

  然而,偌大的国家,畸高的房价,宏观调控如果连底数都摸不清,简直与盲人摸象无异。这些年来调控的屡战屡败,很大程度上原因就在于此。更何况,一些暗流涌动的腐败,也与房价的暴涨密不可分,不少时候,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总是混杂着寻租行为,官员们分一杯羹成了房价的重要推手。那些落马官员家中被查出的一摞摞房本,形象地表明了水之深、藩篱之难破。

  难,方为可贵。黄仁宇先生一度忧心的“数目字管理”,在统计发达的新时期似乎不再是个问题。但是,地方政府习惯性的数据注水,遮蔽了调控的视野,消解了反腐的力度,让数目字管理成了逐利、升迁的工具。所以,为了避免中央与地方关系走向博弈的极端,釜底抽薪地解决产能过剩、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的顽疾,必须让真实的数据通过畅快的网络直达决策层。

  与官员财产申报一样,住房信息联网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得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走。有句话,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如今,在新型城镇化的大框架下,这张网无论在技术层面、调控层面还是反腐层面,已经有了清晰可视的演进路径,只待改革者努力为之。跳出来看,中国改革的渐进与攻坚,辩证法的深意,正在此处。

  (洪乐风,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堂堂正正做爱国的中国人
  • 徐静波:中国媒体在马航客机新闻战中为何失败
  • 环球时报:涉克里米亚表决,中国弃权就是态度
  • 人民日报:成功的钥匙握在自己手中
  • 人民日报海外版:乌克兰危机的四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