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冰:期待职教改革的蝴蝶效应

2014年03月25日07:38  人民日报 收藏本文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孩子们开辟一条书斋之外的新的成长道路,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未来,也为升级“中国制造”提供人才动力

  如何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继上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后,日前,教育部负责人又进一步表示,会将升学高中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自国家层面的这些部署,会对孩子们乃至对整个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近处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纾解整个社会的“高考焦虑”。近年来,每逢高考将近,在内地中小城市及广袤乡村,就会出现临考誓师、万人送考等壮观场面;城乡两端则有日渐增多的孩子放弃高考——当然,城里孩子弃考是为了留学,农村孩子弃考往往因为,反正只能考上三本大学或大专,毕业后还未必找到工作……据了解,去年全国有部分应届生弃考,而且数字还在攀升。

  一方面是独木桥上的激烈拼抢,一方面是考场外落寞而去的背影,这种反差,触及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深层症结。从选择弃考的城乡考生不同考量来看,农村孩子如果失教,难以看到向上的希望,很难成为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来自农民工群体的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参观上海少管所时,震惊地发现,那里85%以上都是外来人员子女。如何激励农村孩子有机会通过教育渠道拥有稳定且高技术含量的职业,从而实现个人与家庭的脱贫、融入城市化进程?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志在长远的良策。

  近几年来,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这为职业教育重要性做了有说服力的注脚。与其培养一些欠缺就业能力的所谓“学术”生,不如瞄准职业方向,开辟一条新的成长道路,让适合的学生更加脚踏实地,用和现实需求接轨的职业技术,给自己一个高级技工甚至是工程师的美好未来,并进而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这将是一个引发质的飞跃的蝴蝶效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口红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劳动力要素价格长期偏低,有碍社会公平,也妨碍“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上世纪中期,成为一名“八级钳工”,做一名“高级蓝领”,是非常光荣的事,其中的优秀工人,还能享受工人疗养院和名校深造的机会。正是拥有浩荡的产业工人大军,奠定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成就了“中国制造”的一段辉煌。很多人感慨,早年,一个“红太阳”牌热水瓶十年都用不坏;“蝴蝶”牌缝纫机,新娘子用一辈子还能往下传。现在呢?不少轻工产品保修期缩短了。个中原因很多,但缺乏与现代产业相匹配的技术工人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增多,“技工荒”现象愈发严重。

  因此,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地位,这是一个信号、一个导向,指向的是提高工人阶层的基本素质和社会地位,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无论是对提高“中国制造”品质、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还是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社会公平,都功莫大焉。

  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人们有理由期待,通过深化改革,现代职业教育将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人才红利。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普京为俄罗斯重夺大国话语权
  • 环球时报:攻击华为,美国须给中国个交代
  • 环球时报:台湾学生惧开放变化,激进还是保守
  • 大公报:台湾政党恶斗殃及百姓
  • 钱江晚报:烧死平度农民的,不只是征地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