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交通部23日发表声明,称当日收到了法国卫星在印度洋搜索区域拍摄到的漂浮物体。此前澳大利亚、中国卫星也曾发现疑似物体。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卫星,已经持续搜索了数日。有人追问,为什么多国的卫星,都找不到失联飞机。这种情况的确罕见,寻找地球上的大型残骸,卫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中国分辨率最高的民用卫星“高分一号”,能分辨出长2米的物体,而国外一些先进卫星,分辨率甚至能达到0.4米乃至0.1米。这么“明察秋毫”的卫星,怎么就发现不了有效线索?
现在各国卫星陆续发现可疑物体,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飞机失踪前,一直处于专业人员控制之下,运行轨迹有精心策划的痕迹,突生变故空中解体的可能性不大。我分析可能是“劫机人员”长途奔袭之后,未能到达目的地,因为燃油提前耗尽,迫降失败,所以整体沉入海底。
这样的话,短期内海面不会有碎片出现,卫星当然就搜寻不到。但十多天过去,海底压力很大,会把机身脆弱部分压断,一些残骸有可能会浮出水面。当然,事实是否如此,还要看卫星拍到的究竟是何物。
除事故具体情形可能影响卫星搜索外,卫星自身特点,也限制其在寻找飞机上的作用。比如,卫星运行中,不可能拍出连续高清画面,同一位置要更新照片,最少得绕行1个多小时。
此外,搜寻飞机的卫星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通过微调,改变原定运行轨道,对新区域进行搜索;一类轨道不变,但要增加新搜索任务。一颗卫星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巨大,而变轨或换任务,都会缩短卫星“寿命”,因而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全世界的卫星中,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商业卫星,要他们不计成本地去搜寻失联飞机,不太现实。中国此前宣布,派出了21颗卫星参与搜寻飞机,其他没有很多公民在失联飞机上的国家,未必都会投入这么大。
□岳刚(反恐专家、军事评论员)
(原标题:寻找失联飞机 卫星不是万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