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失联16天的马航MH370“终于”南印度洋。这不是最终结果,各国也未停止搜寻和破解谜团,但回顾这段揪心的日子,国内舆论抱怨最多的两大焦点是马方的各种拖延,以及围绕这一事件报道所呈现的“外强中干”——从媒体战的角度看,外媒强大表现出色,甚至引导着搜寻进程的调整方向,中国媒体则虚弱不堪,沦为被动的二传手。
信息化时代,任何重大事件都是媒体角逐的竞技项目,也是舆论与话语权的争夺抓手。MH370失联事件何尝不是如此,但是,它作为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关乎多国公民生死,消失轨道穿越数国领空、领土和领海,至今真相不明,导致搜寻和报道的形态更多集中于事件本身和技术层面,避免了类似战争、冲突、重大体育赛事和国际会议等传播立场先行的陷阱,进而也具备了探讨媒体成败得失的客观条件。这种探讨有助于客观概览中外媒体的表现和成因,洞察媒体格局现状,以利在未来竞争中缩短与外国媒体的差距,逐步扭转“外强中干”的局面。
自法新社8日8时29分首次披露MH370失联起,世界媒体相关报道铺天盖地,势头超过影响世界地缘格局的乌克兰事变。MH370在过去几周经历三次“变性”和三次“转场”:失联原因由非人为因素转向冒名顶替者登机破坏推测,最后转向驾驶员操控劫持嫌疑;搜寻疑似区域由南海水域转向马六甲海峡和泰国湾,最后又锁定为南印度洋。这两条交叉曲线构成MH370失联后的基本发展脉络,外媒则担当了厘清这两条线的绝对主力。
令中国媒体汗颜的是,导致MH370之谜逐步揭开谜团、迫近真相甚至找到真实现场的,是外媒一次又一次关键事实和证据的获得与爆料,这些权威信息的发布,客观上控制了议题和焦点设置的制高点,引导着相关舆论的走向,也倒逼马方不断披露新信息和矫正错误说法,进而暴露更多破绽,又给相关调查跟进和舆论施压提供了空间。在此过程中,中国媒体除发布零星政府和相关机构信息、家属反应和个别专家的分析外,几乎没有贡献过任何对案情推进有突破性贡献的独家或权威消息。
面对这一现实,中国的媒体人既不能麻木不仁,也不能简单地自怨自艾。MH370失联不是一次普通的恐怖袭击或空难,是航空史上罕见的突发复杂谜案。对它的跟踪、调查、报道和把控,难度已超出通常单一重大事件。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往往还是强者胜。世界媒体格局“外强中弱”并且悬殊巨大的客观存在,决定中国媒体不可能成为这场大角逐的主角和赢家。
这场报道折射的不仅是媒体实力差距,还是综合国力差距。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联邦空管局等,第一时间就参与独立和联合调查,从马方分享机密信息,这些强力部门成为美英法媒体特别是CNN、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美媒的主要信息源头。美国影响或控制的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也乐意向其熟悉和信任的媒体爆料。披露飞机失联后仍飞行5小时并发回信号的英国引擎制造商罗罗公司、推出“数据众包”搜索服务的卫星图片公司等,都从关键数据、关键事实和关键手段等方面为外媒的独家、权威报道提供了领先的技术支持。上述事实表明,外媒特别是美英媒体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所在国政府机构、大公司甚至国际组织协同作战。
此外,MH370失联发生在中国境外,中国媒体失去主场作战的各种优势和便利;相反,早已国际化、本地化的美英媒体无论环境、渠道、人脉还是语言早已驾轻就熟,应付裕如。这种主客位置的变化非常关键,正面的例子就是“5·12”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八仙过海,表现优越,外国媒体势单力薄,只能照抄照转。虽然中国部分中央媒体已开始报道队伍的国际化、本土化建设,但和布局多年的一流对手相比,依然差距甚大。
当然,综合国力支撑不足和国际化、本土化程度差确为事实,但是,此役中国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缺乏亮点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实力不济。某商业门户网站不仅快速调用各种外文力量翻译外媒资讯,而且能主动从民航部门获得独家消息,彰显了新兴媒体的朝气与锐气,也反衬出传统媒体的暮气与消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种萎靡的业态将无助于中国媒体绝地反击,搭乘国力攀升的东风,夺取国际传媒格局的中枢之地。
(原标题:马航失联:“外强中干”的媒体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