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转基因安全与否要听科学家的

2014年03月28日07:32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司马南

  转基因产品究竟安全与否?能回答这一问题的是科学家而非他人。转基因安全性评估涉高科技,具专业性,赖制度机制。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专门精深的研究,怕说不到点儿上。虽有发言权,但不能作为决策依据。

  在需要科学家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给予有说服力的明确解释时,中国科学家却近似集体失声。此前就转基因科普讲过话的一些科学家被骂得狗血喷头,上书要求加强转基因研究和推广的61名院士被迫匿名。科学家缄默不语,导致公共舆论生态失衡,各种谣言犹如田野杂草疯狂生长:转基因导致不孕不育、白血病、肥胖症、高血压、癌症……社会恐惧心理由此蔓延。

  强调转基因安全性只能由科学家研判并下结论,是因为安全与否首先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科学事实判定只能依据客观事实本身,而非民意、道德或天皇老子。

  科学要发现隐藏在自然中的规律,科学结论应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不能是地域性的,不能带有文化色彩,更不能与某道德或主义媾和调兑。科学惟在求真,求真须握证据,证据须符合可重复可检验的法则,故而某科学家的“独特发现”,在给足相应前提下,必须有其他科学家“共同发现”的印证支持。

  判定科学证据的法则有某种独特性。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票决法则、金主法则、丛林法则等,均不适用于判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冷峻的科学只讲证据不讲其他,近代被认为较为合乎情理的“数人头的多数人标准”、“大人物的权威标准”、“诉诸情感的道德标准”等,在科学证据面前同样一文不值。

  没有比用文化标准、政治标准替代科学标准更愚蠢的了。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布鲁诺被烧死。苏联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有人错以政治标准替代科学标准,用政治家偏好取代科学讨论,给苏联生物科学发展带来灾难性影响。有人以爱国的借口盲目反转,以为道德动机有资格决定科学发现,这是典型混淆不同性质的问题。

  转基因安全性评估听科学家的,与转基因科研成果如何推向社会不是同一问题。从863立项发展转基因,到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转基因农业,再到推出转基因重大技术专项,研究上大胆创新与推广上积极慎重并为纲策,虽有质疑但并无不妥。

  无疑,公众知情权应得到满足,对主管部门的批评监督也是正当的,但建立在谣言之上的恐慌激愤之词远离知情权的本质诉求,将科学家、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机构概斥为国外资本帮凶,没有证据支持,也只能姑妄听之。

  不容忽视的是,公众中基本具备科学素养者比重较低,而科教兴国系既定国策,绝不可改弦更张,向公众讲清楚转基因科学的道理,清理妖魔化转基因的“反智反秩”行为,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政府责任。▲(作者是北京知名学者)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先辟谣,后限牌”,公信何在
  • 新京报:放过那些马来歌手吧
  • 环球时报:严惩平度纵火犯,官民是同一态度
  • 人民日报:“责任教育”莫错位
  • 新浪评论呼唤小伙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