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的:别让“邻避运动”变成“邻避冲突”

2014年04月16日04:30  中国青年报 收藏本文
无论是PX、垃圾焚烧场还是殡仪馆,多数反对者只是不希望建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而已。 无论是PX、垃圾焚烧场还是殡仪馆,多数反对者只是不希望建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而已。

  据新华社“中国网事”报道,4月12日广东化州市丽岗镇及附近部分群众聚集,反对在该镇建设殡仪馆,为了安抚群众情绪,化州市政府通过当地网站、电视台等发布公告,决定停止该项目建设。尽管项目已被叫停,14日当地群众再次聚集,担心事后殡仪馆项目会重新启动,他们希望把该项目彻底取消。

  类似于近年来各地爆发的反PX项目事件,广东化州的反殡仪馆运动也是一场“邻避运动”。“邻避”源自英语“Not in my back yard”,原意是“别在我后院”,该短语缩写“NIMBY”读音接近“邻避”,被音、意兼而有之地翻译出来。虽然每场邻避都以反对有潜在危害的公共项目建设为表现特征,但是公众邻避的多数是社会经济中难以避免的必需项目。无论是PX、垃圾焚烧场还是殡仪馆,多数反对者并不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不希望建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而已。

  邻避运动最初出现时,许多观点对这种公民运动抱以良好期望,认为是社会力量生成并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新趋势。但是,在国内发生的若干邻避运动大多以激烈对抗为呈现模式,往往抱以群体性事件爆发后政府迅速承诺项目下马的期待。邻避虽然成功,但是运动是否给当地居民带来最大化的利益,其实是存有疑问的。甚至如化州殡仪馆事件那样,如果殡仪馆最终建设不成,当地死者遗体还是要运到远在茂名的殡仪馆火化,最远距离达到130公里,很难说这样的邻避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按照化州市委宣传部的说法,殡仪馆项目的立项过程合理合法,也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和听证会,当时群众没有异议。不过邻避冲突还是发生了,可见程序合法并不意味着程序完善,至少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听证会上面的“群众”和参加抵制运动的“群众”不是一拨儿人。因此,要避免邻避运动演化为协商余地狭小的激烈冲突,必须让项目论证时期的协商和说服真正有效果。没有反对意见的听证会不是正常的听证会,听证会上收集的反对意见越多,听证会才开得越有价值。

  上马一个争议项目,除了要坚持程序正义,让利益牵涉者拥有议价权也是平息邻避情绪的关键。通过说服、谈判和经济补偿,让居民直观感受项目上马对自己的好处,至少能弥补损失,是缓解邻避情绪的实际措施。

  一些国家和地区早有处理邻避运动的经验。如美国弗吉尼亚州查尔斯市在建造固废填埋场时,向当地居民提供降低财产税、完善教育系统、免费收取垃圾等补偿措施。在台湾,如果要建设一个可能危害环境的项目,项目实施者也会在当地配套设立公园、图书馆、运动中心、温水游泳池等,供附近民众免费(或打折)使用。此外,还可以出台减免电费、减免土地相关税赋、给予奖学金等措施。

  邻避运动的意义不在于对抗和冲突,而在于争取与政府、企业的议价权。运动的结果应当是双方坐下来谈问题,找到一个妥协的方案。当然,一切议价还要建立在基本常识普及的基础上。前不久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捍卫PX词条事件,就是在做一件基本常识普及的重要工作。当这些知识性问题有了明确答案,并形成了邻避双方的共识,邻避才谈得上是理性的行动。邻避运动如果只遵循冲突路径,难免染上“邻避综合征”而两败俱伤。

(原标题:别让“邻避运动”变成“邻避冲突”)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人民日报:靠什么破解“一闹就停”难题
  • 环球时报:所有中国人都须力挺国家安全
  • 钱江晚报:捍卫PX词条,可贵的知识理性
  • 环球时报:冲绳美军司令打嘴炮就想唬住中国
  • 环球时报:就乌东部局势表态是对中国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