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彧:“清水衙门”贪腐对民生伤害更大

2014年06月07日02:59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俞贵麟6日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俞贵麟表示,腐败问题不仅发生在权力部门,而且向“清水衙门”延伸;一些案件涉及金额高、涉案人员多,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相关报道见04版)

  “清水衙门”原本是指一些缺乏“油水”的党政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公众印象里,“清水衙门”通常包括扶贫办、环卫局、农机局、民政局、渔业部门以及科研机构等。在“清水衙门”供职,往往意味着除了工资以外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也就是没有油水可捞。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贪腐案件正在颠覆着公众以往的认识。2011年,重庆市挖出农机补贴领域职务犯罪案39件涉及61人,涉案金额达三千多万元。2012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扶贫系列腐败案中,相关县市共10名扶贫官员被查处,贪污金额达830万元。2013年以来,在江西查办的农机领域腐败系列案件中,省市县三级共20名农机局长落马。

  与“清水衙门”相对应的“肥缺部门”,通常包括交通、国土、财政、税收、工商等权力部门。这些部门掌控着与各种市场稀缺资源有关的行政审批权力,因此极易滋生各种腐败行为。近年来,腐败现象正由一些“肥缺部门”向“清水衙门”延伸,有些“清水衙门”甚至成为腐败重灾区。这是腐败问题的新趋势,也让反腐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复杂。

  腐败是如何向“清水衙门”延伸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可以总结归纳出导致“清水不清”的两种重要途径。一是一些所谓“清水衙门”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于是贪腐分子在保护色的掩护下,进行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式的贪腐。在2011年重庆发生的农机补贴腐败案件中,一张小农机具秧盘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农具补贴、扶贫款、垃圾填埋场管理……贪腐分子雁过拔毛、花样百出,只有公众想不到的漏洞,没有贪官下不了嘴的缝隙。

  “清水不清”的另一个产生途径是,政策走向发生变化,形成让贪腐分子寄居的巨大利益空间。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一个政府部门拥有的行政资源是不断变化的,“清”和“肥”也是不断变化的。以渔业部门为例,近年来,随着渔业开发和海洋战略的推进,以往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渔业部门,其贪腐案件的爆发已经由冷变热。近期开审的海南海洋渔业系统21名官员贪腐窝案备受关注,从捕捞许可证、柴油补贴到国家灾害补助发放,都成为海南海洋渔业系统贪腐官员的牟利资源。广东科技系统腐败窝案更是触目惊心,过去一年上至省科技厅厅长、副厅长,下至市区级科信局局长,该省科技系统共计50多人落马。科技系统腐败频发的背景,正是国家在科技技术领域加大投入。相关官员掌管的科技资金数以亿计,“衙门”由清变肥,贪腐借此滋生。

  各种腐败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清水衙门”还是肥缺部门,导致贪腐的首要根源就是审批权力。行政审批是政府部门权力的重要体现,审批的核心问题是决定“谁可以干什么”。审批权是可以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权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无论是“清水衙门”还是“肥缺部门”,只要他们手中握有过多过大的审批权,就会成为各种市场主体的追逐对象,权力寻租等各种腐败行为由此发生。原本处在权力边缘的“清水衙门”,以往并没有过多被公众关注和监督,但清水不清,这一新趋势表明,任何公共权力如果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都会腐败变质。

  “清水衙门”频发腐败令人震惊,反腐没有死角、盲区,必须重视相关部门的防腐反腐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力度,这些领域的项目投放量剧增,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空前,与此相关的三农、扶贫、民政等“清水衙门”地位陡升。如果此时这些部门蜕变为腐败“重灾区”,对基层群众的利益将产生巨大危害,也将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原本处在权力边缘的“清水衙门”,以往并没有过多被公众关注和监督,但清水不清,这一新趋势表明,任何公共权力如果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都会腐败变质。“清水衙门”频发腐败令人震惊,反腐没有死角、盲区,必须重视相关部门的防腐反腐制度建设。

(原标题:“清水衙门”贪腐对民生伤害更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中国不需要“绣花鞋”式民主
  • 何龙:当广场舞遇上了高考
  • 人民日报:“呵呵”为何如此伤人
  • 新京报:招远血案,别苛责麦当劳没应急预案
  • 环球时报:中日关系还未走到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