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羽:招生处长受贿千万背后的公平失守

2014年05月31日04:39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这种招生腐败的背后,存在着公平的失守和信任的坍塌。 这种招生腐败的背后,存在着公平的失守和信任的坍塌。

  江苏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昨天发布消息,该院近日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予以逮捕。2013年11月20日,经上级指定管辖,南京秦淮区检察院对蔡荣生立案侦查。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受贿数额达到千万,这在如今巨贪并不稀奇的年代,似乎也不是什么天文数字。但是,受贿者的身份却颇引人注目:一是受贿者只是高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官职并不算大;二是受贿者竟是一所全国著名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如果说,一般官员的腐败有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震惊,哪怕是所谓的“小官大腐”,那么高校的行政人员尤其是招生人员的腐败,则让人难以面对和接受。因为,这种招生腐败的背后,存在着公平的失守和信任的坍塌。

  在不少人的印象和认知中,高校虽早已不再是纯洁的象牙塔,但依然应该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方面,这是人们对于高校的定位和期待。高校在培养人才,这种培养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还是一种价值观上的培育,高校要想培养出有头脑、有追求、有理想的大学生,自身自然也应该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若一所高校本身就藏污纳垢,处处充斥着道德沦丧,那么这样的高校该如何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虚假和欺骗永远无法教育出美德与美好。

  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招生腐败与高考联系在一起,对高考的权威性、公信力构成巨大的威胁。高考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高考不仅在为社会提供人才,为个人提供成才的机会,还承担着改变普通人命运、实现人生跨越、促进阶层流动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高考对于高校招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人们仍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即便一个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只要他足够勤奋、好学,就可能通过高考找到上升的空间,拓展人生的目标。当然,这也需要前提,那就是高考是公平的,只有公平的高考才能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产生这样的信赖。

  无论人们对现实中的公平有着怎样的怀疑,也无论现实中的乱象让人们多么失望,但人们至少还可以相信高考是基本公平的,高考可以让自己的权利得到保障。毕竟,社会上的乱象有的离自己较远,也不会波及所有人,一般不会让人绝望。但是,一旦高考公平也被破坏,人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公平期待将无处寄托。这不仅仅是对某个事情的失望,有时就会发展成为对整个社会公平的失望,其结果可能就是公平的完全失守。

  遗憾的是,恰恰在高考招生这个关键的环节上,也出现了让人痛恨的腐败。尽管,新闻中没有详细交代蔡荣生收受贿赂的事实,关于此案的一些传言(如蔡荣生曾招收一名11岁的“富二代”)也有待权威部门的证实,但其实质一定是权钱交易——那些本没有资格进入人民大学的学生,因为关系和金钱被蔡荣生顺利招进了人大。这种腐败交易因为发生在高校,发生在高考招生的环节中,从而产生了尤为巨大的破坏力。

  近年来,关于高校招生腐败的传闻日见其多,人民大学招生处处长巨额受贿案,一定程度上似乎让这些传闻得到了证实。人们免不了还会猜测,既然人民大学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其他的高校会不会也有“蔡荣生”?或者,是不是还有一些潜规则以所谓“政策照顾”等形式,堂而皇之地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招生腐败并不会因为没有被曝光查处就不存在,就不会导致人们对公平的失望。严查严惩招生腐败,是救赎和承担社会公平的必需,千万不能让招生腐败动摇了社会公平的根基。

(原标题:招生处长受贿千万 背后的公平失守)

(编辑:SN093)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爱国不需要7000人团赴美炒作
  • 环球时报: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凭什么
  • 人民日报海外版:越南再闹也不会得逞
  • 人民日报:民生须改善 “三高”要警惕
  • 人民日报:南海搅局,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