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赤兵:院士退出制应建成学术界样本

2014年06月10日17:51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地发挥广大院士的作用,更好地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地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地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新华社)

  院士退出制度已经由舆论呼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制度?意义是明摆着的。一些院士年事已高,不愿意再担纲学术,求退休而不得。另外极少数的院士,心思则已经不在学术上,被利益捆绑。凡此种种,都说明学术界不宜搞终身制,院士不宜搞终身制。无论是一个机构还是一个学术团体,都要有必要的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活力,才能激励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家领导人参加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特别谈到建立院士退出制度的必要性,显示了对学术界细节的重视,显示了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有了这样的重视,院士退出制度将会被迅速推进。在这次大会上,两院将分别审议通过章程修订案,其中就包括院士的遴选与管理机制,目标就是尽量剥离附着在院士身上的功利性,让院士回归学术本质。

  建立严格、科学、标准的院士准入和退出机制,已经势在必行,这无疑会成为两院院士章程修订的最大看点之一。

  与章程修订相比,普通人可能更看重院士的行为规范以及退出的细则。例如,身为院士,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学术尊严,进行独立严谨的学术研究。具体到细节上,院士是否能接受企业或者行业的资助与馈赠?能否兼职?是否能从事与相关企业行业有利益关联的研究,并由此发表观点?涉及弄虚作假是否有正规的举报渠道?又将通过什么程序认定等等。

  同样,在退出机制上也要有规范的程序。除了年龄上的标准之外,还应该有类似于评判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一旦院士被判定违规,被认定为有污点,则由权威机构提出退出动议,经过投票和审议来做出是否退出的决定。两院是讲科学的地方,在退出制度上,一定也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经得起考验的流程。这样既能让公众放心,也能让退出者心服口服,更能杜绝利益集团把手伸向院士们的念头。

  实际上,一个科学严谨的退出制度,也能成为学术界的样本。两院如此,各地的社科院、学术协会也应该效仿。终身制已经被证明是最不可靠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退出机制,那么就会少些信口雌黄的专家,科研就会更有效率、更准确。科学家们就此可以专心于学术,少受诱惑干扰,才能多出青年才俊,维护科学的荣誉与尊严。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人民日报:怨这怨那不如拼自己
  • 人民日报:警惕西式民主陷阱
  • 环球时报:客观看待中俄关系历史得失
  • 钱江晚报:夺刀考生,少年儒侠
  • 新京报:高考不能凌驾于一切权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