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筑牢地下里子,才能撑起城市面子

2014年06月16日14:28  海外网 收藏本文

  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路面突然塌陷,制造“走路死”;气体泄露爆炸,公众生命财产毁于一旦;“春城无处不开挖”,马路频演“拉链门”……所有这些看得见的问题,往往有着看不见的原因;也可以说发生在地面上的这些问题,其症结往往藏于地下——城市地下管线出了问题。

  针对此,6月14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意见》对地下管道问题把脉、开药方,并列出治理路线图和时间表,恰逢其时,这是对公共安全负责,也是未雨绸缪。以生命为重,早切除地下管线的硬伤,让老态龙钟的地下管线焕发生命力,才能减少乃至避免层出不穷的事故发生。

  长期以来,地下管线问题之所以积重难返,甚至被人为忽视和遮蔽,就在于 “地下”二字。因为是地下,就不容易享受高看的待遇;因为是地下,也就不容易被发现问题;更因为是地下,就不容易出政绩,一些急功近利的官员就有意无意地回避地下工程。前不久,李克强总理言辞谆谆,“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诚哉斯言!这种判断超越了“下水道是城市良心”的认知,提升到城市管理者必须讲良心(注重地下基础设施)的责任高度。也唯有重视了看不见的地下,才有面子可言。

  遗憾的是,话虽如此,就怕听者藐藐。曾有学者尖锐指出,“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遇到城市灾害也就束手无策。”这种问题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并未获得根本改观,问题就在于相关城市管理者仍未更正以往“重地上轻地下”、“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政绩观。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如果没有里子哪有面子?里子的漏洞,面子再光鲜也无法补足。

  其实,稍微留心即可发现,去年9月16日,中国政府网已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等。这次,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可见中央对地下的那些事是越来越关注,也越来越用心了。中央已经有此认知,地方必须响应和行动,必须力破“中梗阻”、做好“最后一公里”,使中央善政落地。比如,改变地下管线多头管理、摸清地下管线家底以及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要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等等。

  “政贵在行,事成于实”。提高执行力,解决了地下问题,才有公信力;地下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撑起面子,提高凝聚力。多年来,我们曾欠地下一笔笔账,现在到了必须偿还的时候了。

  (王石川,海外网专栏作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咬笔能致血铅超标”,无知还是冷漠?
  • 人民日报:咬铅笔也超铅,无知还是无视?
  • @刘雪松:广场舞,爱多销魂就有多伤人
  • 石述思:中国人的世界杯
  • @单士兵:让天使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