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不用对境外隐形渗透太紧张

2014年06月19日07:34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沈丁立

  近日,关于中国社科院存在意识形态“四大问题”的消息引起热议。其中的一大问题,是社科院存在“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政府要管控国家的意识形态,确保主流价值观不走样,必须而且应该。社科界人士作为国家公民,应坚守国法,坚持社会主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在这个前提下,确应“绝不容忍任何人搞特殊”。

  杜绝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不同于杜绝其渗透。是否渗透的主动权在对方,而是否接受渗透的主动权在己方。但是何谓接受,厘定起来很难。是否见个面就算接受,或者申请一个项目资助就算?如果申请外方科研资助就算,那么中国向海外人士提供教学研究的资助是否也算向外方渗透?显然,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向海外社科研究提供资助的点对点接触时代不久就将到来。

  从个人角度,中国的社科人士固然应保持警觉,自觉抵制境外势力的点对点渗透。但从制度层面,有关部门可否拒绝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开设办事处,从而不许它们有任何近距离接近中国学人的机会;或者只许它们与我国单位接触,从而杜绝人与人之间的点对点接触?境外势力可能派遣人员来华接触,也可能在我境内长期安营扎寨实施接触。那么,我国似乎至少可以考虑关闭其在我国境内据点,还可考虑限制其使用的接触手段。

  但这些恐怕都不现实。长期以来,美日德韩等多国的基金会已被我国政府允许在我境内合法设点,对方声称目的是资助社科界的研究,譬如脱贫等公共政策项目,这些日常活动也在我国相关部门的监控之下。要阻止人员之间点对点的渗透,恐怕必须禁止其与我国社科人员的任何来往,但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部不少人员就已接受外国基金会的资助,前往西方国家留学进修,他们中的相当一批如今已成中国外交的翘楚。我们不能因为外方企图渗透就因噎废食,阻断交流。

  为什么明知境外势力对我国有渗透企图但还允许其在我境内设点?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陆不仅缺资金、技术与消费市场,更缺现代管理与思想,而后者均属社会科学范畴。所以,中国冒着风险开放,允许外国机构在华设点,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更多地认识不足,学到先进知识,掌握先进技能,从而极大地在短期内推动了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在贫穷落后的时代尚有勇气承担风险,在已成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新世纪,当更有“思想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境外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不会消停。但它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是否自信,是否有能力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以及如何在法律上看待渗透问题。如果渗透为非法,就应依法取缔。如果尚不足为我国法律所取缔,那就得准备与其和平共处与和平竞争,用中国道路和实践来实行反渗透,而且不妨也同样采取点对点的方式。▲(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关键问题不是官员能不能送孩子出国
  • 中青报:政府与“狗肉节”划清界限很明智
  • 新京报:书记献血挺好,何必“口水先行”?
  • 钱江晚报:狗肉节之争,何必刀光剑影
  • 京华时报:“结扎上户口”是对粗暴行政的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