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辉文:“千万别报体”不只是网络狂欢

2014年07月03日05:30  中国青年报 收藏本文

  时值高校招生季,“千万别报体”意外走红。近日,一组网友针对高考填报志愿“现身说法”的图片在网上广泛流传:一些年轻网友“有图有真相”地在不同办公室背景下,手举一张大白纸,上面是用彩色记号笔统一格式手写的“血泪史”——千万别报某某专业,因为某某理由。(《新京报》7月2日)

  “千万别报考古,因为逗比的世界没人懂;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English,因为汉字(子)难找;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垃圾处理场……”难就业、苦加班、“没妹纸”、被鄙视……被称作高考志愿填报另类指南的“千万别报体”蹿红网络,各路“前辈”也纷纷现身说法,用“千万别报”某学校或某专业造句吐槽。

  当然,“千万别报体”有恶搞和吐槽的成分,但许多“千万别报体”之所以被视为良心帖,背后恐怕也存在着对一些高校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师资配备、学术风气、过多铜臭气、过度行政化之类的提醒和反思。有些“千万别报体”其实正是过来人的“用户反馈”。许多人还直陈有些专业就是坑爹,在“千万别报某些专业”流行的同时,甚至还有人直接告诉后来者“千万别报我们学校”。

  比如,在“千万别报新闻专业”的网络跟帖中,有网友称:新闻评论老师的课件,长篇大段的堆积毫无条理性,错别字一抓一把,更可恨的是新闻述评的写作方法竟然能和广播评论的一字不差……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这样的专业,也许才是“千万别报体”流行的真正原因之一。假如真是为了网络狂欢,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环节,按道理最该流行也最需要的是“千万要报体”,可为什么没流行后者呢?

  其实,“千万要报体”也是有的。有那么一位学子就介绍了一所好学校——校园大小不及中山大学珠海分校门前的草滩,可能是全中国招收一本学生中最小的学校,但又是最以学生为本的学校之一。融洽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下,老师们几乎都有业界工作经验和企业背景,他们敏锐地捕捉着现实社会的潮流,不断更新讲义和课件,辅导学子写论文不取分文。学校的设施很齐全且全免费,每年大大小小几十次交流访问活动;参加烧烤联谊活动、晚会、运动会,学生们几乎不用花一毛钱。暑假去澳大利亚交流半个月,自己只花费了机票钱,其他的费用全部来自学校的资助,甚至办护照的钱都来自学校。(《中国青年报》7月2日)

  这简直就是一个“千万要报体”啊,这都什么学校,“福利”如此之好呢?原来世上也有“千万要报体”,但这个体为什么没流行起来呢,实在是因为这只是一个例外,因为这所学校的名字叫澳门理工学院。事实上,“千万别报体”的热闹和喧嚣背后,网络上同时也不乏介绍海外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重的“千万要报体”,我们希望这样的声音不被“千万别报体”淹没,更希望本土高校、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从中受到启发。

(原标题:“千万别报体”不只是网络狂欢)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人民日报:法纪面前没有例外
  • 人民日报: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
  • 解放日报:《变4》背后的美式超级英雄逻辑
  • 环球时报:香港现七一游行,国家不可能让步
  • 钱江晚报:“掐脖”争议,网友是在多管闲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