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对话,先让对方听明白

2014年07月22日10:15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创办的国际多边民间交流品牌—“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简称对话活动)至今已顺利举办三届,无论在国内独立举办,还是在境外与外方合作举办,都给人带来不少新的感受和启示。在中国改革日趋全面深入,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之时,中国与世界全面进入对话与合作的新时期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在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中的话语权,不断改进中国在对外交往尤其在外宣工作中的话语表达,更加有效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我国民间对外交往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悠久,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国情多样而复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世界介绍中国实属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突出重点地展开工作,而不能求整求全,面面俱到。一次交流就把中国的方方面面都点到了,会使对方搞不清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反而有可能让对方觉得你在炫耀和说教。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讲“大而全”的话,以显示其站得高看得远。但面对绝大多数不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外国人,效果就是对牛弹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这位领导爱说话。

  在对话活动中,参与者既有五大洲相关国家的政要、前政要,也有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代表。他们有的长期与中国开展交流,并多次来华访问,对我们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的却从没到过中国,对中国实情了解甚少。在与这些外国人士进行对话沟通交流时,就需要有所设计和区分。交流中有的可以单刀直入,直奔主题;有的却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倾听外方的相关提问和意见表达,这不仅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友好和尊重,还有利于提高我外宣工作的实效性。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我们有些人在国内似乎说惯了“大话”、“官话”和“套话”,在对外交往中也难以改变。动不动就拿人口数量和GDP增长说事,有的还一连串说出十几个大数据来显示我们的伟大成就,还有的甚至用一套诸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之类国内的话语表达来介绍情况,听得对方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所谓对方“听得懂”的话语就是要讲大白话、家常话。笔者认为,在对外交往中,语言表达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让听者明白,而不在于语言表达的过程。

(编辑:SN171)

文章关键词: 官话 对外交往 国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世界需要知道马航事件的真相
  • @刘海明:林治波遭质疑是大学自治的尴尬
  • 钱江晚报:红会,你能再专业点吗
  • 北青报:如何看待“中国大妈”被污名化
  • 环球时报:洋品牌质量打折,中国人该喊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