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平
台风“威马逊”令海南受灾严重。日前一条“红十字会三伏天给灾区送棉被”的新闻引来各路吐槽,在一片办事可笑、官僚作风的抨击中,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棉被确为海南灾区所需而派送,也是夏季救援常见的救灾物资。“棉被”事件既折射了公信力重建的艰难,也对公共舆论理性进行了一次检验。事实证明,平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在真相没有明晰前,避免自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自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不断曝光内幕而闹出丑闻以来,其机制、效率和公信力频频遭到质疑,给红会“挑刺”成为不少人津津乐道的事。作为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一块,挑刺不是坏事,有助于被监督者找出问题。例如,媒体及时曝光海南省民政部门给灾民发放的面包出现了霉变,这对民政系统的救灾物资采购管理就是一种良性监督。然而,当不信任演变为习惯性质疑,这种情绪的宣泄就走到了解决问题的对立面。
就在不久前,一位女网友在水木清华网络社区里感叹了几句父亲的廉洁,就沦为“人肉搜索”的攻击靶子,遭受了一场几近于歇斯底里的“扒粪”。好事者仅仅为了证明 “天下乌鸦一般黑”、“洪洞县里无好人”,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嫌疑人”一一对号入座,也不管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一番喧嚣之后,真相如何似乎已成一地鸡毛,只留下几位当事人一脑门的烦恼,其中还包括只因姓方就被“人肉”了一番的无辜者。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一个女儿在网上赞扬父亲廉洁的结果是“坑爹”,在这种 “炫廉必遭扒”的逆反心态下,大家岂不是要闻廉色变,还怎么去鼓励人们崇尚、践行清廉呢?
经济学指出了一种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在社会学中同样存在。一旦某种消极现象得势,就会影响和裹挟一些原本善良的人随波逐流。在不良环境中,人们会感觉做好事困难重重,同流合污反而轻轻松松,久而久之,人的自我放纵与环境的影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风气的形成和改变往往是一个漫长过程,特别是把向恶的倾向扭转为向善,更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因为一些歪风邪气、不良现象,就轻易丧失对社会的基本信任,愤世嫉俗,沉湎于“扒粪”的快感,就会“久入鲍肆而不闻其臭”,让偏见先入为主,不自觉地迷失价值观。不少人就是从反感、批评潜规则到默认、适应潜规则,最后当有机会利用潜规则时,自己也成了潜规则的一部分。一些贪官就是这么为自己辩护的:“我看大家都在贪,轮到我了,也不能不贪了。”
另一方面,环境影响人,人也在影响环境。当下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改革走到深水区,利益越来越多元,各种矛盾多发。激流勇进,免不了要与各种潜流周旋;直上险峰,注定要翻越重重阻难。比赛到了中场,看的就是心理素质。事实证明,心态一浮躁,事情同样办不好。就像“炫廉门”和“棉被门”一样,看到任何冒头的苗子都要当作病株拔出来验证一番,不仅徒劳无功,还容易误伤好人。在多变的舆论环境中,人们既要看到问题的复杂和形势的严峻,又要不忘初心,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在事实真相不明前,坚决守住依法行事、理性表达的底线,不要让自己成为盲目喧嚣的一部分。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潜规则和不正之风,也无需消极否认其客观存在,人们完全可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积极践行文明、法治、敬业、诚信等核心价值观,从自己做起,带动身边风气改变。只要人人守护好自己的向善之心,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并不遥远。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